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外科 > 肝胆外科 > 胆管断裂
概述:胆管断裂
疾病常识
1.病因

胆管断裂可由医源性损伤、腹部外伤和胆管结石、感染引起。受累胆管因反复炎症、胆盐刺激,导致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变厚、胆管腔缩窄,进而出现胆道梗阻感染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2.预防

管损伤的后果是严重的,所以预防其发生很重要。其预防措施有以下三点:  

1、医源性胆管损伤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手术时术者应集中注意力,操作要认真细致,并遵从一定的操作常规步骤,如在施行胆囊切除术时,先显露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辨清三者关系后用丝线套住胆囊管,暂不将其切断。再从胆囊底部做逆行胆囊分离直达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这时才结扎切断胆囊管。如在分离胆囊管时上述三管关系分辨不清,可考虑作胆总管切开术,置入探杆,帮助确定各胆管的位置。也可作术中胆道造影来帮助定位。此外,分离胆囊时还应尽可能靠近胆囊壁剪切,遇有出血应细心止血,切忌大块缝扎止血,并时刻警惕有无胆管畸形的存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腹部外伤。  

3、积极治疗胆管结石感染等原发疾病。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一)病史与症状  

有胆道、上腹手术(外伤)史,或反复发作胆管炎史。  

①术(伤)后24小时内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引流口溢出大量胆汁,或术(伤)后早期无症状,数周至数年后有间断性上腹钝痛、发冷发热、黄疸、大便灰白等。  

②急性发作时可有夏科(Charcot)三联征。  

③慢性者则有长时间黄疸,不规则热型,发热后黄疸加深,胆汁性肝硬化。或有胆管炎而无黄疸。严重者病情发展快,迅速恶化,出现ACST、败血症等。  

(二)体征  

①发作期上腹压痛。  

②黄疸。  

③肝肿大、压痛。良性胆道狭窄的X线造影。 

④可有门脉高压症的征象等。  

(三)辅助检查  

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升高,化验呈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功受损重,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培养可呈阳性。  

②逆行胆道造影、PTC、ERCP,可显示狭窄部位、形态及范围。胆管未显影,不能除外胆管狭窄。有时静脉胆道造影,也可显示病变胆管。  

③B型超声可示狭窄近端胆管扩张、或(和)结石的声像图。胆管腔内超声(IDUS)对胆管狭窄病因诊断有特殊的价值,通过胆管狭窄不同病变声像图的特征,可以鉴别胆管良、恶性病变。  

④MRCP能够正确诊断肝脏移植术后胆管狭窄,但与ERCP相比由于分辨率较低病变细节不够清晰,往往会夸大狭窄程度。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胆管断裂是指受损的胆管完全断裂或部分缺损,或者仅被血管钳压榨或被缝扎而出现胆漏发生炎症和纤维化,最后引起胆管狭窄或闭塞。胆管断裂常见于胆管损伤所致的胆管腔瘢痕性缩窄,即胆管良性狭窄。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