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外科 > 泌尿外科 > 真性菌尿
概述:真性菌尿
疾病常识
1.病因

在临床上,只要有真性细菌尿者,便能诊断为尿路感染。其常见病因如下:

1、上行性感染:其病原菌是由尿道经膀胱、输尿管而上行到肾脏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上端1~2cm处有少量细菌存在,只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尿道黏膜损伤时,细菌才能入侵、繁殖。尿液的冲洗,尿液中的IgA、溶菌酶、有机酸,黏膜的完整性,膀胱移行上皮分泌的抗黏附因子(Muein)均能抵制病原菌的入侵。

2、血行性感染:血行性感染仅占尿路感染的3%以下。肾的血流量占心搏出量的20%~25%,败血症、菌血症时,循环血中的细菌容易到达肾皮质。糖尿病、多囊肾、移植肾、尿路梗阻、肾血管狭窄、镇痛剂或磺胺类药物的应用等增加了肾组织的易损性。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直接感染机会罕见,经淋巴道感染尚未证实。

2.预防

1.性生活后马上排尿:性交后马上去洗手间,即使细菌已经进入膀胱,也可以通过排尿将它排出体外。

2.及时排尿:排尿时,尿液将尿道和阴道口的细菌冲刷掉,有天然的清洁作用。

3.避免污染:引起感染的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它寄生在肠道里,并不引起病症,但如果由肛门进入尿道口,就会导致尿道发炎。所以大便后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要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以免污染阴道口。如果洗手间有冲洗设备,最好认真地冲洗肛门部位。

4.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多喝橙汁、柠檬酸、猕猴桃汁之类的富含维生素饮料对预防尿路感染有益。

5.向医生咨询:有时候即使做到了所有应当做的事情,仍然会得感染。如果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尽快向医生求教。如果经常性的发生感染,像一年4―5次,那么千万不要忽视,有必要求助医生,制定一个预防或治疗计划,与医生一道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反复感染。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鲁杆菌、奴卡杆菌、放线菌、结核杆菌感染时。偶见微量蛋白尿,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受累。

2、尿细菌培养

以往认为,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才有临床意义,1万/ml为污染所致。现有大量事实证明,虽然约92%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 10万/ml,但是仅有70%左右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超过10万/ml,而另外20%~30%的患者其菌落计数仅有1000~10万 /ml,尤其是大多数下尿路感染者。菌落计数不高的原因有:

(1)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使尿液在膀胱内逗留的时间太短,不利于细菌的繁殖。

(2)已用抗生素治疗。

(3)应用利尿药使细菌不易生长繁殖。

(4)酸化尿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5)有尿路梗阻(如结石并感染),菌尿排泄受限制。

(6)腔外感染。

(7)病原体为厌氧菌,不能被常规培养基培养出来。

(8)革兰阳性细菌分裂慢,且有凝集倾向,菌落计数往往偏低。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真性细菌尿是指:

①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菌落数>102/ml。

②导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

③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105/ml,一次准确性80%;连续两次培养得到同一菌株,菌落数≥105/ml,准确性达95%。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