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状细胞贫血由β链基因点突变引起,珠蛋白的β基因发生单一碱基突变。正常β基因的第6位密码子为GAG,编码谷氨酸,突变后为GTG,编码缬氨酸,使成为HbS.在纯合子状态,当形成HbS后,HbS在脱氧状态下聚集成多聚体,因形成的多聚体排列方向与膜平行,与细胞膜的接触又非常紧密,所以当多聚体达到一定量时,细胞膜便由正常的双凹形盘状变成镰刀形.该细胞僵硬,变形性差,易破而溶血,造成血管阻塞,组织缺氧,损伤,坏死。
若孩子从父母双方各遗传得到一个异常基因,那么他就会发生镰状细胞性贫血。但如果孩子只从双亲的一方遗传到一个异常基因,则他会带有镰状细胞性贫血的特质,即虽不会出现症状,但会把异常基因遗传给下代。
治疗:在良好的医疗照料下,大多数的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都可以长大成人。假如孩子的病情非常严重,而且又能找到合适的骨髓捐赠人,那么可以考虑实施骨髓移植。一旦骨髓移植成功,此病就可完全痊愈。
预防:属于此高危险群的人们最好接受血液检验,以便查出他们是否具有异常的基因。假如胎儿有镰状细胞性贫血,应该考虑终止妊娠。
镰状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诊断可采用PCR-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法,先用PCR从患者基因组DNA扩增含突变位点的珠蛋白基因片段,再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PCR产物,根据酶切产物在电泳图谱上的片段数量和大小做出判断.也可与特意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Southern印记杂交分析,根据杂交图谱做出判断。
此病的症状包括:精神不振和呼吸急促、出现黄疸症状、骨骼及胸部或腹部出现剧烈疼痛,这是因为狭窄的血管阻塞所致。脱水、感冒或严重的感染更容易引发前述症状。
镰状细胞性贫血的患儿较容易患有双球菌肺炎。有时也会出现肾脏、脾脏或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造成这些器官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