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外科 > 骨外科 > 足内翻
概述:足内翻
疾病常识
1.病因

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后侧和深部的)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其后果是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导致足向下向内扭转。足部的各块骨头因此处于异常的位置上。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2.预防

足内翻的治疗(潘塞缇方法):

本治疗方法对于9个月以内就开始治疗(最好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的孩子效果最理想。

对于9到28个月之间的孩子,本治疗方法仍然有效,可以矫正全部或大部分的畸形。

28个月以后,潘塞缇方法仍然有效,但大多数的孩子同时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概要:

1. 手法治疗―经过数周的手法治疗,将足的各块骨头整复回接近正常的位置,足的畸形逐步地被矫正。

2. 打石膏―每次手法治疗之后,足和小腿被打上石膏,保留5―7天,以保持足的位置。

3. 重复步骤1和2直到足被矫正到正确的位置。

4. 为了完全将足部矫形,医生通常会切断跟腱。这个小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仅需10分钟。

5. 支具―当最后一次石膏被除去之后,将马上为你的孩子安上一个可以穿戴的支具:

a. 坚持穿戴3个月,每天穿戴23个小时。

b. 之后的2到4年中,每次睡眠时穿戴。

支具是治疗中一个关键部分。即使你的孩子的脚看上去已经恢复正常,但如果他们不是每次睡眠时间都穿戴的话,他们的脚也会有可能再转回去,即使是在矫形超过两年半以后仍然如此。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1.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跖屈位,内翻、内收畸形。

2.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渐大,畸形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

3.X线摄片,患足正侧位:出生后,X线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跖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

4.根据三条线估计畸形:

(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

(2)测量第一跖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

(3)X线侧位片测量距骨纵轴和跟骨跖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于30°,则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于15°,第一跖骨与距骨纵轴交叉所成的角大于15°,表明距舟关节半脱位(Simon15°定律)。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足内翻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能发现。足内翻可以发生在单足或双足。

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后侧和深部的)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其后果是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导致足向下向内扭转。足部的各块骨头因此处于异常的位置上。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