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内科 > 消化内科 > 阻塞性黄疸
概述:阻塞性黄疸
疾病常识
1.病因

任何原因,只要使胆管受到阻塞,就会产生阻塞性黄疸。

一、是良性的病因,最常见的是:

(1)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Mirrizzi’ syndrome)石头阻塞了胆管,造成胆汁无法排入十二指肠;

(2)慢性胰脏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肿瘤,从外而内压迫胆管;

(3) 胆管因发炎或手术后造成之狭窄。

(4)其他如罕见的胆道出血,血块阻塞了胆管,造成黄疸;肝吸虫或误入胆道的蠕虫等。

二、是恶性的病因

(1)胆管本身或胆囊的恶性肿瘤(胆管癌);

(2)胰脏头部癌;

(3)华特壶腹癌──即十二指肠乳头癌;

(4)肝癌栓塞子堵住胆管─ 即所谓的黄疸型肝癌;

(5)癌症病患胆管旁之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造成胆管阻塞。

2.预防

应以清淡为主,不宜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高蛋白低脂肪的摄入为主,如牛肉、鱼等;平时可以多吃黑米、高梁、糯米等有助力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吃水果等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要做到不吸烟、不喝酒,日常生活也要有规律,最好不要熬夜,不要过度劳累,坚持锻炼身体。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实验室检查

生化学和免疫学的癌瘤标志,如癌胚抗原(CEA)、CA19-9、铁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有助于癌性阻塞的病因诊断,但均非特异性。血液:血清转氨酶一般无明显增高,在伴有继发性肝细胞损害时可轻度或中度升高;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在完全性胆道阻塞时,可达510/μmol/L(30mg/dl)以上,其中结合胆红素占35%以上(可至60%左右)。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黄疸常呈进行性加深,但由壶腹癌所致者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胆固醇(胆汁酸和脂蛋白-X(LP-X)等均有显著增高。尿:尿色加深,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在胆道完全阻塞时,尿胆原可消失。

影像检查

腹部X线平片、胆囊和胆道X线造影、腹部B超和腹部CT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均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胆道系统阻塞时,胆汁的排泄受到阻碍而使胆红素返流到血液引起的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梗阻部位可在肝内或肝外,有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常见的病因有毛细胆管型肝炎,胆石症、肝癌、胆管癌、胰癌、胆道蛔虫症等。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