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其他科室 > 其他综合 > 眼球震颤
概述:眼球震颤
疾病常识
1.病因

1.眼性眼球震颤指黄斑部中心视力障碍,是注视反射形成困难而形成的眼球震颤。

(1)生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包括斜性眼球震颤、视觉动力性眼球震颤和隐性眼球震颤等。

(2)病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包括盲性眼球震颤、弱视性眼球震颤、职业性眼球震颤等。

2.前庭性眼球震颤。

3.中枢性眼球震颤。

4.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2.预防

眼球震颤的预后:

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

治疗:

1、中医疗法:补肝益肾,活血通络。

处方: 枸杞子12 女贞子12 山萸肉12 熟地15 黄芪18 淫羊藿10白芍12 生地15 五味子8 ;川芎8 ;白术10 ;木瓜10 ;全蝎6; 丹参12。

2、西医疗法:

非手术疗法: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屈光矫正:进行规范验光,必要时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尽早矫正屈光不正,三棱镜矫治:运动缺陷型眼震在静止眼位时使用集合时,可减少或抑制眼球震颤,配戴棱镜片以消除代偿头位,增进视力。

手术疗法:先天性冲动型者(即眼位性):可以进行手术,其目的根据“中间带”眼位矫正其代偿头位,转变眼位,减轻眼球震颤,提高视力。由于慢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强,快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弱。为此,可以将慢相侧两眼外肌后退,以减弱其张力,使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平衡。将“中间带”眼位从偏心注视位转到正前方注视位,如左方为中间带静止眼位性眼球震颤,可将左眼外直肌及右眼内直肌徙后6mm,左眼内直肌缩短6mm,右眼外直肌缩短7mm(一般外直肌比内直肌多徙后2毫米),使静止眼位移向前方。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1.一般检查:

令患者注视正前方,观察其追随检查者手指向某方向移动时的眼震情况。有些需单眼遮盖进行检查。为此,检查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是隐性或潜伏性,还是显性眼球震颤。

(2)眼震是联合性-两侧眼球的运动彼此一致,还是分离性。

(3)眼震的类型、方向、程度、频率、幅度等。

(4)有无休止眼位。

2.特殊检查:

眼震电流图等器械检查。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眼球震颤nystagmus:不自主的、有节律的眼球摆动。按眼球震颤方向分为水平型、垂直型、旋转型等,以水平型为常见。根据震颤的幅度和速度的不同分为摆动型与冲动型,后者有快相、慢相的差别,即一个方向为慢相,眼球缓慢地转向某一侧后,突然呈跳动样转向相反方向,形成快相,通常以快相方向表示眼球震颤方向,快相为代偿性恢复注视位的运动。摆动型眼球震颤是自中央向两侧摆动,其摆动的幅度和速度大致相等。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