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心理科 > 疑病症
概述:疑病症
疾病常识
1.病因

1.人格基础

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

2.社会环境因素

得知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别人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不必要的手术等等都可能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

3.躯体因素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现一些躯体感觉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如心悸、潮热、生殖器官的发育或萎缩等,对这类生理现象的不合理认知会促成疑病观念的产生。

4.心理因素

有人认为此病起因于知觉和认知异常。患者的认知系统会对一些躯体感觉和变化做出不恰当的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2.预防

(1)不要看有关医学卫生的书刊和其他宣教资料。这是疑病症心理治疗的重要原则。

(2)改变四处投医问病的习惯,除非确实有某种疾病,才接受必要的医学诊治。

(3)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

(4)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疑病症需要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消除身心不适症状,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加速康复时间。不少病人在心理治疗和药物配合下得以康复。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疑病症的检查诊断

诊断标准如下: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象,表现为下述的至少一项:

(1)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序与实际健康情况很不相称。

(2)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

4.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疑病症状不只限于惊恐发作。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目前归类为躯体形式障碍中,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本病多在50岁以前发病,为慢性波动病程,男女均可发生。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