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壁病变引起的压痛抓捏腹壁或仰卧曲颈抬肩时明显。
2.腹腔内病变引起的压痛可由脏器炎症、淤血、肿瘤、破裂、扭转以及腹膜受刺激等引起。
3.腹部常见压痛点:
①右腹直肌外缘与肋缘交界处的胆囊点压痛标志胆囊病变。
②位于脐与右够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的McBurney点压痛提示阑尾病变。
③季肋点(前肾点)位于第10肋前端,为肾盂位置。
④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⑤中输尿管点在骸前上棘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部。
⑥肋脊点位于第12肋与脊椎横突的夹角顶点,又称肋脊角,为肾脏位置。
⑦肋腰点。
(1) 让病人两腿屈曲侧卧,以减轻腹肌紧张度、减轻疼痛。腹膜炎以半坐位为好。
(2) 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发作时间,伴随症状,尽快查明病因。病因不明时切忌盲目热敷或冷敷腹部。
(3) 在病因不明时尽量不用止痛药,以免干扰疼痛的性质而误诊。
(4) 病因明确的肠炎、痢疾、胃炎等病,可适当应用止痛药,如颠茄片、胃舒平、6542、阿托品等。用药1~2次后腹痛不见减轻及时到医院诊治。重视做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肌梗塞的情况,以及X线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
(5) 消化系统病引起的腹痛,饮食治疗很重要。溃疡病、胃炎的饮食要容易消化,较细软;胰腺炎要给予低脂低蛋白的清淡饮食,急性期还需要禁食。要根据病情决定饮食治疗的方向,适当的饮食治疗会使腹痛减轻。
(6) 精神要放松,保持乐观主义态度,注意休息,减少胃肠神经官能症引起的腹痛。
(7) 寄生虫病引起的腹痛要给予驱虫治疗,例如肠虫清、左旋咪唑、阿的平、驱蛔灵等。
腹部压痛由浅入深地按压腹部时出现的疼痛感。压痛的部位常为病变所在:
①右上腹压痛,见于肝、胆、结肠肝曲、升结肠及有肾病变。
②上腹部压痛,见于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横结肠等病变。
③左上腹压痛,见十脾、胰尾、左肾、结肠脾曲和降结肠病变。
④右腰部压痛,多由有肾及升结肠病变引起。
⑤肪部压痛,见于小肠病变,如肠炎、肠寄生虫病等。
⑥左腰部压痛,见于左肾及降结肠病变。
⑦有下腹压痛,多见于阑尾炎,也可由回盲部或右输卵管病变引起。
⑧下腹部压痛,见于膀肮及女性生殖器病变。
⑨左卜腹压痛,见于乙状结肠和左输卵管病变。
此外,腹外病变如肺炎、胸膜病变、心肌梗塞等也可产生腹部压痛,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