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直接外力引起者(如压轧、挤撞、打击等),骨折多为横形或粉碎形。两骨骨折线在接近同一水平位,很易在胫骨前内侧形成开放性损伤。有时则为多段骨折,腓骨干单骨折几乎均由直接外力引起。胫腓骨疲劳骨折,可见于长跑运动员或球类运动员。骨折的移位,决定于外力方向、肌肉牵拉或下肢重力的影响。单骨折时,移位往往较小。双骨折则多有移位。中、下段骨折远端多向外、向背侧移位,断处多向后外侧成角。上段骨折时,近端多向前内侧翘起。骨折之远端因足的重力影响,多向外旋转。疲劳骨折则无移位,表现为局部大量骨痂形成,而骨折线仍清晰可见。
预防直接或间接暴力可减少发病率。若发生骨折,应针对不同骨折部位积极预防不同的并发症,防止缺血,坏疽,影响功能。
患者骨折后,为了能尽快恢复小腿的负重功能,必须对骨折断靖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及肢体缩短应予完全纠正,从而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固定后,即刻指导其作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稳定型骨折固定2星期后,在医生指导下作抬腿及屈曲膝关节活动,3星期后,在夹板继续固定下,可以离床双拐不负重步行。后期可作搓揉舒筋及蹬车活动。
诊断
胫骨骨折后小腿肿胀、疼痛,可有畸形和异常动度,X 线片检查有助于骨折和骨折类型的诊断;此骨折应注意检查组织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有无神经、血管损伤、胫骨上段骨折和腓骨颈骨折、应注意动脉和腓总神经损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