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对于老年病人和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病人或原来就有心脏病的病人,心脏毒性作用最危险。但所有的生存病人都可能出现抗癌药心脏毒性作用,心脏毒性作用可以发生在疾病的治疗期间,也可以发生在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
对病人进行监测和处理是确保癌症病人生存,并长期保持良好心功能的关键因素。
化疗在肿瘤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潜在心脏毒性。化疗药物对心脏有多种损害机制及不同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着明显影响。近年来针对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的监测及防治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一些早期发现心脏受损的新技术问世,为临床药物心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靠检测手段。现就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心脏损害及其监控、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求为减轻此类心脏毒性提供研究方向。
生存病人都可能出现抗癌药心脏毒性,心脏毒性可以发生在治疗期间,也可以发生在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
心电图: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又称Holter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