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妇产科 > 产科 > 产褥感染
概述:产褥感染
疾病常识
1.病因

感染诱因

机体对入侵病原体的反应,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任何削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能力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原体入侵与繁殖。例如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临近预产期性效、胎膜早破(羊水中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当羊水流失后杀菌作用减弱)、羊膜腔感染、各种产科手术操作、产道损伤、产前产后出的血、宫腔填纱、产道异物、产程延长、胎盘残留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1)自身感染 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可致病。

(2)外来感染 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物品等接触患者后造成感染。

 

2.预防

加强孕期卫生宣传,保持全身清洁,妊娠晚期避免盆浴及性交,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治疗急性阴道炎及宫颈炎等合并症,避免胎膜早破、滞产、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消毒产妇用物,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掌握手术产指征。产后严密观察,对可能发生产褥感染和产褥病率者,应用抗生素预防。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1.详细询问病史,全身及局部体检,注意排除引起产褥病率的其它疾病与伤口感染等,并进行血尿常规化验。检测血清急性期反应物质中的C-反应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  

2.确定病原体。病原体的鉴定对产褥感染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方法有:

①病原体培养:常规消毒阴道与宫颈后,用棉拭子通过宫颈管,取宫腔分泌物,由于常被宫颈菌肠子宫陷凹采取分泌物或脓液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双重培养。

②分泌物涂片检查:若需氧培养结果为阴性,而涂片中出现大量细菌,应疑厌氧菌感染。

3.确定病变部位。通过全身检查,三合诊或双合诊,有时可触到增粗的输卵管或盆腔脓肿包块,辅助检查如B型超声、彩色超声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测手段能对产褥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以及静脉血栓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产褥感染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应化。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褥病率(puerperal morbidity)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可见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含义不同。虽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产后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与发热,如泌尿系感染、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