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邪侵犯肺、脾、肾等脏,使水液敷布,排泄失常,或致三焦水道失畅,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乃致水湿停聚,酿成痰饮;如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煎熬津液而成痰,或素食肥甘、嗜酒,亦能引起湿聚而生痰,一般以质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通常多为合用。
2.预防
诊断方法
对饮证的辨证论治原则有二:
一是须掌握饮为阴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不仅阳虚而饮邪不甚者应予温化,而且逐饮、利水、发汗之剂中均应佐以温药。
二是应分清标本缓急、表里虚实的不同,在表宜温散发汗,在里宜温化利水,正虚宜补,邪实宜攻,如邪实正虚则攻补兼施,寒热夹杂又须温凉并用。
1.症状
2.检查
治疗方法
痰饮为病的一般特点,它不仅指有形之痰,而且也包括了无形之痰。在临床上,痰饮有咳痰量多,喉中痰鸣;胀满水肿,肠鸣食减;胸闷,呕恶,眩晕,心悸;苔厚腻,脉弦滑,这四大特点。
在临床上,只要具备了第一项或其他任意两项指标,一般都可诊断为痰饮。由于痰饮所在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多种复杂的证候,如痰核、流注等,虽不表现为咳嗽多痰,但也属于痰饮病。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