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体温调节紊乱
概述:体温调节紊乱
疾病常识
1.病因

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而造成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病因可能与体质、神经、行为、外周环境、遗传因素有关。患者的神经类型常为弱型,较抑郁和焦虑忧愁,在精神上受到刺激或工作较紧张时,往往不能使自己适应于这种环境而易发病或使症状加重。精神、环境等的刺激可引起各种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和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临床研究还显示本症患者对运动、心理学试验和疼痛刺激有异常反应,如运动时最大氧耗量较正常人为低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以及毛细血管血流减慢,血乳酸盐增多等。

2.预防

预防:

1、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温度。药物通过以下方式调节体温:改变体温的调节机制,药物代谢热,超敏反应等。药物通过作用于调定点、神经递质等之间的平衡,可以阻止发热的症状和体征出现。

2、在内生或外生致热源的作用使调定点升高时,用退热剂可降低体温。部分药物通过降低体温调定点或散热而降低体温。运用退热剂可能干扰机体对感染的抵抗,掩饰病情,或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1、常用检查方法为全身状态检查和体温测量。

2、体温较高,多大于39度。

3、躯干温度高,四肢温度低。

4、体温升高,但心率无相应改变。

5、对解热镇痛药反应差,物理降温有效。

6、枢性高热还是感染的发热可从如下两点区分:一是发热有没有伴有出汗,中枢性高热是不出汗的,而一般的感染性发热多伴有出汗;二是对药物的反应,中枢性高温对解热镇痛药以及激素治疗无效,而感染引起的发热退热效果好。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中枢性发热在发热的各种病因中较为少见, 其表现及处置也与常见的各种感染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不同。因此临床上在确定中枢性发热时,应首先除外各种感染性、药物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