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原则
在糖尿病确诊后,首先应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合理分配饮食和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均应作为一项预防糖尿病肢端坏疽的长期任务,使患者血管,神经病变发展慢一点,轻一点,少一点,并仔细护理和预防足部可能发生的病变,因此要做到:
1、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
(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4)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
(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
(6)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
(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
(9)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
(10)寒冬时切忌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
(11)足部皲裂不贴胶布,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
(12)忌烟酒,对防治血管和神经病变有益。
(13)尽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冻伤,挤伤,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1.查体
应行双下肢膝关节以下部分的彻底查体。查体要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对于高危人群应更为频繁。需要观察记录的问题有:步态异常、鞋子的磨损情况,以及有无外物突入鞋内部、血管搏动、毛发生长、皮温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观察足与足跟部的畸形与组织破坏、溃疡的位置与大小、有无水肿或是炎症的表现。还应检查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肌肉的力量。
2.全面的神经学检查
反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检查。定性的感觉检查,如轻触觉、两点辨别觉、针刺觉和本体感觉。定量的感觉检查,最常使用Semmes-Weinstein尼龙单丝进行压力检查。
3.血管检查
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为动脉多普勒超声。其数据由绝对压力或踝-肱指数表示。踝-肱指数达到0.45被认为是截肢后伤口可愈合的最小值。足趾血管压力绝对值达到40mmHg是伤口愈合标准的最小值。注意有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出压力值假性升高的现象。其他的血管检查包括皮肤灌注压和经皮氧分压的测定。前者是通过试验确定皮肤受压后阻断其再充盈所需的最小压力。后者也可用来确定截肢术后愈合的潜力。压力如果小于20mmHg则有很高的伤口感染风险,而高于30mmHg表明有足够的愈合潜力。
4.实验室检查
血糖控制在糖尿病足的护理中非常重要。如果糖尿病代谢控制不佳则有较高发生溃疡的风险。如果血红蛋白A1c(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则溃疡愈合时间延长以及复发的可能性增大。这些指标的变化预示了患者依从性和愈合最优化的情况。此外,还应检查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利于组织愈合的最小值为:血清总蛋白浓度高于6.2g/dl;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3.5g/dl;总淋巴细胞计数大于1500/mm3。
5.影像学检查
普通X线为一线的诊断性检查,用来评价应力性骨折、骨折、骨溶解/骨破坏、脱位、半脱位和足踝部骨性结构改变的情况;CT用于评估皮质骨的细节和改变效果较佳,如评估术后骨折或融合的愈合情况。此外,CT还可用于评估软组织疾病,如脓肿;MRI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软组织和骨组织改变都非常敏感,如应力骨折、脓肿、骨髓炎或神经性关节病变等。但是对于分辨Charcot关节与骨髓炎有困难。因两种病变都有骨髓水肿与侵蚀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