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其他科室 > 其他综合 > 烧灼性疼痛
概述:烧灼性疼痛
疾病常识
1.病因

透明质酸、酸性粘多糖,粘蛋白明显增多,在皮肤内弥漫性或局限性沉积。

2.预防

(一)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一切外界因素的刺激。

(二)给予止痛和镇静药物,如卡马西平100mg,每日2-3次,口服。APC片1.0g,每日2-3次,口服。安定2.5mg,每日2-3次,口服。利眠宁20mg,每日3次,口服等。

(三)局部冷敷可减轻疼痛。

(四)封闭疗法: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五)手术疗法:疼痛剧烈用其它疗法不能减轻者,可考虑交感神经封闭或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同时可配合药物治疗。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临床表现:

50%患者发生在伤后24小时内起病,其余发生在伤后1个月内,少数在伤后2个月后发病。表现持续性烧灼样疼痛,或不定型刺痛或刀割样疼痛。

疼痛部位不一定明确。一般在神经的末梢部。受伤的肢痛皮肤几乎都有过敏现象,不敢与任何物体接触,不慎碰撞,即使很轻,也可令疼痛加剧。喧哗、光亮会使疼痛升级,突起的关门声、金属坠地声、楼板脚步声、甚至报纸的翻动声或微风吹拂都可诱起剧痛。病人本人不敢高声讲话、畏光,阳光照射和情绪激动可加重病情。剧烈疼痛时,可见患者坐卧不安,周身出汗,瞳孔散大。患者皮肤可表现为潮红、温度增高,有时可表现为湿冷、多汗、青紫、营养障碍、毛发脱落、趾甲畸变和骨质疏松。

1、本病通常在损伤后1~2周内发病。

2、以指(趾)端和手(足)掌部的一种难以忍受的持续性烧灼样剧痛为主,疼痛的范围较广泛,但一般以受损神经支配区较显著。患肢特别敏感,任何情绪、精神因素和外界轻微刺激均可促使疼痛加剧,影响病人的正常休息和进食为了减轻疼痛,病人常拒绝医生的检查,不愿与外界接触,喜将患肢浸泡于凉水之中或用冷毛巾包裹,患肢苍白或发绀,温度降低,皮肤光滑变薄,出汗增多,指(趾)甲变弯增厚,汗毛脱落,有时还可出现疱疹。

3、病人极为痛苦恐惧、紧张,常有躁动不安情绪不稳、易激惹。如病程较长可出现肌萎缩肢体挛缩、关节强直和骨质疏松等失用性改变。

4、发病情况:男女之比为5∶1,以20~40岁多见(小儿极少)。好发部位依次为臂丛神经,坐骨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指神经。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烧灼性疼痛可见于灼性神经痛。灼性神经痛系指在明确的神经损伤后,与损伤神经支配范围相一致的区域内出现的以剧烈灼样疼痛主要症状,表现为痛觉异常(异痛症)、痛觉过敏、交感神经机能障碍、血流障碍、出汗异常、骨、肌肉萎缩,有时表现出水肿性改变的慢性顽固性疼痛综合征。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