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本病患者多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酒中毒性肌病与酒精毒性作用密切相关,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不清,推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酒精和乙醛降低糖酵解酶活性,抑制糖类的代谢。
2.酒精及代谢产物乙醛对肌细胞有毒性作用,使肌鞘膜和线粒体受到毒性损害,线粒体功能紊乱;或阻止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激酶,阻止肌钙蛋白的结合;从而破坏细胞结构,影响细胞运输,导致肌细胞损伤。
3.使骨骼肌的主要氧化基质的游离脂肪酸减少。
4.出现低血钾、低血钠、低血磷、低血钙和低血镁等代谢异常,以及维生素B族缺乏,使肌肉产生继发性损害。
5.酒中毒病人如有癫痫发作、震颤、谵妄和高热等,均可增加躯体活动和肌细胞代谢,导致肌细胞损伤;癫痫发作和肢体受压则可诱发横纹肌溶解。
慢性肌病的病理表现为Ⅱ型纤维萎缩、肌纤维大小不一;急性肌病则为肌肉坏死,有或无炎症反应,肌纤维再生,Ⅰ型纤维萎缩。
宣传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法,严禁未成年人饮酒,加强法律监督。重视和加强酒的精神卫生宣传,宣传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不空腹饮酒,治疗躯体或精神疾病,避免以酒代药。提倡用饮料代酒,减少职业原因导致的酒依赖。提倡生产低度酒,控制和禁止生产烈性酒,严厉打击非法造假酒的不法行为。
1.实验室检查
(1)肌酸激酶(CK):升高是肌损伤敏感的特异性指标。
(2)血液检查:包括血生化、肾功、肝功、出凝血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等。
(3)血尿酒精浓度的测定:有诊断及酒精中毒程度的评估意义。
2.辅助检查
(1)心电图、脑电图、脑CT或MRI检查:有鉴别诊断及中毒程度评估意义。
(2)肌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