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急诊科 > 失钠性昏迷
概述:失钠性昏迷
疾病常识
1.病因

发病原因: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乃腺垂体受损后引起多种或单一的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发生于产后者习称席汉(Sheehan)综合征。如果病人同时存在神经垂体激素不足,则称为全垂体功能减退症(panhypopituitarism)。

本病病因复杂,下丘脑、垂体及其邻近组织的各种病变如累及腺垂体,均可引起本病。

 

2.预防

预防对某些原因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可通过加强预防措施而免于发病,如提高孕妇的保健水平可减少产后垂体坏死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提高脑外科及放射治疗的水平有助于减少这些因素引起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对精神失常或神志不清者应加强安全防范护理,防止发生意外,提供合理饮食,保障营养。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测定下丘脑、垂体与靶腺的激素以及有关的生化效应和激发试验,有助于了解相应腺体的储备能力,有利于明确本症的诊断,可按具体情况适当选用。

1.生长激素(GH)测定:正常人在基础状态(清晨空腹、起床前)下,血清GH的浓度以2岁内较高,平均为8ng/ml(RIA法);2~4岁为4ng/ml;4~6岁为1~3ng/ml,与成人相仿。成人的GH空腹正常值为1~5ng/ml(上海瑞金医院)。垂体性侏儒的GH基础值可测不出,但GH于受饥饿、运动等的影响后波动较大,一天中相差亦很大,宜进一步作激发试验。

2.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运动试验:做翻滚、爬楼梯或登车等运动10min,正常人约于30min或60min达高峰,峰值>7ng/ml。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失钠性昏迷:胃肠紊乱、手术、感染等所致的钠丧失,可促发如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的危象。此型危象昏迷的周围循环衰竭特别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本病患者在开始应用皮质激素的最初数天内,可发生钠的排泄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原来甚低,经治疗后被提高之故。有报告在用皮质素治疗后不到1周,患者进入昏迷状态,并伴有显著的钠负平衡。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