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内科 > 心内科 > 室颤
概述:室颤
疾病常识
1.病因

心外膜层及M层心肌细胞有时可表现为全或无的复极形式,可使动作电位的平台期(2相)抑制或消失,3相快速复极波提前出现,这种“早复极”可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40%~70%,引起相应部位的ST段抬高。引起室颤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两类。心源性室颤常见的原因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非心源性室颤的常见原因有麻醉和手术意外、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触电、溺水及药物中毒或过敏等。

2.预防

在用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发现室早增多,应调整上述药物剂量或停用药物观察。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监测血钾,并及时予以纠正。重视病因治疗,如积极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高血压性心脏病应注意将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心脏功能减退者应积极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不再受损;尤其对近期曾发生过室扑、室颤,病因又未清除者,应时刻警惕再发, 必要时可安置植入性自动心脏转复/ 除颤器(automaticimplantable cardioverter,AICD),当发生室扑、室颤时,可自动除颤及起搏复律。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当病人发生室扑和室颤时,由于心室肌失去了正常的收缩能力,而只是不规则的、不协调的 “蠕动”,丧失了正常的排血功能。因此,使用听诊器根本听不到心音,在病人左前胸也摸不到心脏的跳动以及摸不到脉搏。此时,病人已经发生昏厥、抽搐、昏迷。从表面上看已进入“死亡”状态,如果此时做心电图检查,也只能描记出一条扑动或颤动的曲线,证明病人还活着,应立即进行急救。但由于当时的环境及病人的状态,不一定能够平静地描记心电图,如果有条件,可以依据心电图特征对室扑和室颤作出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每分钟在240次以上,称为心室扑动。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这就叫或心室颤动(室颤)。室颤的频率可在每分钟250-600次之间。AMI出现室早或室速应予以积极控制,严密心电图监护,并作好除颤等急救准备,以防发生室扑或室颤。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