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接受了超过耐受量的紫外线,以UVB为主。皮肤经紫外线过度照射后,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生物化学反应,局部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如IL-1、IL-6、TNF、组胺、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弥散入真皮,引起血管扩张、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从而引起表皮、真皮的炎症反应。发病情况视日光强度、暴晒时间及个体皮肤敏感性而异。
晒伤多见于春夏季节,尤其浸水以后的皮肤更容易晒伤。一般在日晒后4~6小时开始出现反应,到了12~24小时后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日晒部位的皮肤出现境界鲜明的红斑、水肿,重者发生水疱、大疱,水疱内为淡黄色的浆液。同时有瘙痒、灼痛或刺痛感。如果晒伤部位太广,晒的太厉害,可形成水泡,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烧、心慌、头痛、恶心、呕吐等。
轻度的晒伤一般于1~2日内逐渐消退,并出现脱皮、色素沉着。有水疱、糜烂的严重患者,恢复需要一周左右。
晒后修复
1.使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可缓轻度至中度晒伤的红肿、痒痛。
2.预防晒伤可在皮肤泛红前,服用阿司匹林。
3.湿敷,以冷水、脱脂牛奶、醋酸铝、燕麦片、金缕梅溶液来湿敷皮肤,可防止过痒或皮肤干燥。
4.泡冷水澡,以醋、碳酸氢钠等浸泡,再以干净的毛巾轻拍皮肤,擦干患部,以免刺激皮肤。
5.使用温和的香皂,并彻底的冲洗干净。
6.在洗澡之后涂上滋润皮肤的乳液。
7.使用新鲜芦荟,直接涂在患部,可帮助伤口复原,但应先测试是否有过敏反应。
8.用布包住冰块,敷在受伤的皮肤上,可疏缓疼痛,但不能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9.多喝水。
有强烈日光曝晒史,露出部位皮肤红肿或出现水疱,或呈黑色素沉着晒斑,有明显季节性,自觉烧灼或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