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弱等。
脾气虚致五脏气虚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脏病变均可导致脾气虚衰,并继而导致心、肺、肾气虚。
对于气虚体质者,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进行调解。一般来说,宜选择补气的食品,如: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比目鱼等。这些食物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作用。当然,如配合药膳效果就更好了。还可以自制一些特色粥,下面介绍几种:
大枣粥
取大枣10枚,加水100克煮粥。
金沙玉米粥
取玉米粒80克,糯米40克,红沙糖40克(玉米和糯米要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煮至软熟后,加入糖再煮5分钟即可。因为玉米中含有抗氧化剂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所以,此粥对气虚体弱者强身健体有好处。
山药粥
取山药30克,大米180克,加水适量,煮粥。此粥可以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壮筋强骨、生长肌肉等功效。而且,山药中含有淀粉酶等营养成分,对气虚体质者有益处。
茯苓粥
取粳米100克,茯苓末30克,煮粥。茯苓粥有健脾安神之功效,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参大枣粥
取人参6颗,大枣5枚,大米60克加水熬成粥。在制作时,大枣应去掉核(以防人在食用时误吞而发生意外)与人参同煮。此粥经常食用即可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适合脾胃虚诸症,是很好的药膳。
气虚为中医术语,一般是指体质素虚或久病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表现。诸如气虚之人常感到倦怠无力、语言低微、懒言少动,动则气短或气喘、呼吸少气、面色发白、头面四肢浮肿、饮食不香、肠鸣便溏、消化不良、多汗自汗,动辄易患感冒,脉搏虚弱无力、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边齿印等,均为气虚之象。事实上,气虚之人通常还与脾、肺、心、肾之虚有关。气虚者或伴有厌食、腹胀、呕恶、慢性腹泻、胃下垂、脱肛等脾虚表现;或伴有呼吸短促、慢性咳喘等肺气虚的症状。或伴有心悸、心慌、早搏、心动过缓、脉结代等心气虚现象。或伴有腰酸、腿软、下肢浮肿、小便频多等肾气虚症候。所以,对于气虚者的饮食宜忌,应兼顾到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