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外科 > 普外科 > 皮下囊肿
概述:皮下囊肿
疾病常识
1.病因

一、先天性遗传的皮下囊肿  

1.毛根鞘囊肿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多发性脂囊瘤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皮样囊肿  

为先天性,生后即有。  

4.阴茎中线囊肿  

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  

5.发疹性毳毛囊肿  

认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原因不明的皮下囊肿  

1.粘液样囊肿。  

2.粟丘疹:  

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多见于表皮大疱性松懈症、先天性外胚叶缺损、皮肤磨削术后。  

3.表皮囊肿。

2.预防

1、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西医手术或激光手术切除。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弊端,容易遗留疤痕,易复发。手术的整个操作过程是: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因为在皮下,操作起来非常有难度,稍不小心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   

2、术后服用消炎药治疗1周即可。口服用VC、B1、B2等,可适当加大剂量。术后7~10天即可痊愈。  

3、术后检查伤口敷料,发现有感染迹象时进行局部处理  

4 中医可用中药贴剂,其配方是由当归3份,藏红花1份、乳香1份、没药面1份、穿山甲1份、血竭1份、猪鬃草2份等7味中药组成。制备方法是将以上药物炮制后用麻油炸枯去渣,提取有效成份加入广丹搅匀熟化,滴水成珠,待温摊膏。使用时用30-40摄氏度的温水浸泡半分钟,待其变软后将其压平于布上,面积比肿块部位稍大即可,然后用明火(最好用麦秆火,次之用火机、蜡烛等可见火)熏烤,待其即将成为液体时敷在肿块处(注意不要烫伤),一天熏烤2次左右,2天后用同样的方法换药即可。

根据每个人发病时间、成因的不同使用的天数也不尽然相同,一般说来10天左右就贴好(好的标准是里面的硬硬的疙瘩会消失)。缺点是如果在面部的话,用药期间可能会影响美观。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皮下囊肿形态大多为圆形,突出皮肤表面为半圆形。一般多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  

因有囊壁包裹,故边缘光滑整齐,与周围组织粘连少,故触之光滑有弹性及囊性感。  

其表面皮肤多无炎症,而呈正常皮色。  

一般发展有限局性,不会无限扩大造成局部压迫症状。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皮下囊肿是指发生在真皮或皮下,具有囊腔结构,外有囊壁,内有液体或其他成分的病理结构。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臂、背部发病多见。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