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传染性没有风疹、麻疹那样强烈,虽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干燥寒冷的冬春季节,患儿大多是6~18个月的小宝宝,尤其是1岁以内的居多,传染方式由飞沫传播。
玫瑰疹的发病特点
感染了病毒并不马上表现出不舒服,因为浸入的病毒会有8~14天的潜伏期。潜伏期过后,最大的特点为,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却突然高烧,并来势很快,几小时内就上升到39~40度。但宝宝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不适,食欲、玩耍及睡眠与往常无大变化,而且热度持续不退。通常在发烧的3~4天后,热度突然下降,并在热退时和热退后不久,皮肤上出现粉红色的斑或疹子,以躯干处为多,一般仅一天疹子就出齐,并于1~2天内退尽,不脱屑,不留色素沉着。
1.高烧时按医嘱及时服退热药,最好卧床休息。
2.多喝温开水,多吃新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果是断奶的宝宝,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好。
3.可服用一些维生素C与维生素B片剂,但需遵从医生所给的量。
4.勿用碱性大的皂剂擦皮疹。
医生检查喉部发现仅轻度发红,验血白细胞数量降低,但淋巴细胞占多数。
潜伏期7至14天,平均10天。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病初即有高热,体温达39~40,持续3~5天而骤降,热退后疹出。发热期间食欲精神 尚好,咽峡部充血,偶有前卤膨隆,可出现高热惊厥。热退后9~12小时内出疹,皮损呈红色斑诊或斑丘疹,主要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皮疹间有3~5mm空隙,偶尔在皮疹周围可见晕圈。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一般在2~3天内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在流行时,少数病例亦可无皮疹出现。起病第1天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第2天以后白细胞数明显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