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脂肪变性,灶性心肌脂肪变性可见于长期中等程度的缺氧,病变明显。弥漫性心肌脂肪变性见于中毒和严重缺氧。
脂肪变性的原因:
1.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如饥饿、糖尿病等可造成脂肪动员增加,肝细胞摄取脂肪酸增加,若超过了肝将其氧化和合成脂蛋白的能力,导致脂肪在肝内沉积。
2.脂蛋白合成障碍:合成脂蛋白的磷脂或胆碱缺乏时,肝细胞不能合成脂蛋白转运出去,而在肝内沉积。
3.脂肪酸氧化障碍:缺氧、感染、中毒时是线粒体受损,影响β氧化,导致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使进入肝细胞内的脂肪酸不能充分氧化,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应避免可能引起心肌病的有关因素:
1、积极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防心肌炎、心肌病。
2、预防各种感染,从而避免由于感染而引起心肌自身的抗原抗体反应。
3、避免冠状动脉痉挛、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使心肌不致呈散在性和局灶性坏死和纤维化。
4、改善心肌代谢,避免缺氧。
5、避免劳累、感染、毒素、酒精、血压增高等可能的诱发因素。克山病可能与进水和粮食中缺乏微量元素硒或其他物质有关,故应补充硒。
生脂肪变性时,心肌细胞内脂滴含量显著增多。心肌脂肪变性最显著的发生部位是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在心下和心室乳头肌及肉柱的静脉血管周围,可见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分布在色彩正常的心肌之间,外观上呈黄红相间的虎皮状斑纹,故称为“虎斑心”。光镜下脂肪变性的心肌细胞浆中出现细小、串珠样脂肪空泡,排列于纵行的肌原纤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