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外科 > 神经外科 > 拇外翻
概述:拇外翻
疾病常识
1.病因

(一)发病原因

1.遗传 拇外翻畸形的发生与先天性因素有关,约一半病例有遗传因素。Lake认为第1跖骨内翻是畸形的主要原因。临床所见不少患者第1楔骨呈内侧窄的楔形,致使跖趾关节向内倾斜。但在笔者一组76只足拇外翻中,仅9只足的第1跖骨内翻超过12°。按Carr的标准,第1、2跖骨夹角为9°,超过此标准者也仅一小部分,可见跖内翻不是先天的。此76足中有11只于McBride术后,第1、2跖骨夹角减少2°~4°,显然是拇外翻纠正后,拇伸肌、拇屈肌的弓弦状作用减少,以及内收肌移至第1跖骨的影响。同时,拇外翻后,肌肉的弓弦状作用,必产生推跖骨向内翻的力量。

2.穿高跟尖头鞋 是拇外翻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尖头鞋的前部为三角形,高跟站立时,足前部被塞入一窄小的三角形区域内,坚硬的鞋面迫使拇趾外翻并略外旋,小趾内翻略内旋,中间3趾近端趾间关节强度屈曲,跖趾关节和远端趾间关节过度伸直。

3.各种炎症 尤其是类风湿,常因关节破坏形成向外半脱位,呈拇外翻畸形。

 

2.预防

少穿不穿高跟尖头皮鞋,可减少拇外翻的发生。

1、进高钙食品,以保证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补充钙剂。

2、蛋白质的摄入要有限度,食物中过高的蛋白质会促进钙从体内排出。

3、要增加多种维生素摄入,如维生素A、B、B1、B12、C和D等。

4、超体重者宜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1.查体

站立位评价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况。于坐位时评价前足和后足的形态。拇趾评价包括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内侧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无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评价包括是否有锤状趾、跖趾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2.影像学

行负重位X线平片,并需要测量如下数据:

(1)拇外翻角 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15°。

(2)跖骨间夹角 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9°。

(3)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 第一跖骨头关节面与第一跖骨长轴的交角:正常为跖骨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小于10°。

(4)关节匹配度 第一跖骨头和近节趾骨的关节表面是否有半脱位,如果关节的两侧倾斜,关节是不匹配的。

(5)趾骨间夹角 第一趾近节及远节趾骨中线间的夹角,正常小于10°。

3.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

(1)轻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 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拇外翻畸形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移位。拇外翻是一种复杂的解剖畸形,并且在治疗上极具挑战性。拇囊是指在拇外翻畸形中出现的明显的内侧突起,但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名词可互换使用。拇外翻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见的病变,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最常发生在有遗传倾向加上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子的人,不合适的鞋子会对拇趾施加异常压力。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