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血液中性白(粒)细胞数降低,常使病人对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2.预防
诊断方法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西医药治疗
1.去除病因:停止使用接触可疑的药物及其他理化因素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
2.一般治疗:注意隔离。
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对极度虚弱或严重感染者可输新鲜血或浓缩白细胞悬液(每次1u≈1.5×1010 白细胞或200ml全血浓缩的白细胞)。
3.防治继发感染:可酌用丙种球蛋白聚肌胞,一旦发热或发现感染灶应尽早按病原诊断和药敏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霉素,抗真菌药如氟康唑,抗病毒药如病毒唑,干扰素等。
1.症状
2.检查
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以原发病为主。多数白细胞减少者病程常短暂,呈自限性,无明显临床症状或有头昏、乏力、低热、咽喉炎等非特异性表现。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因而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易有反复的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时间和减少的速率直接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循环池中性多形核细胞(PMN)绝对值。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