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精神科 > 暴力冲动行为
概述:暴力冲动行为
疾病常识
1.病因

本病的发生是对于某一明显的处境变化或应激性生活事件所表现的不适应反应,或患严重躯体疾病引起的生活适应障碍。

2.预防

对暴力冲动行为的处理步骤如下: 

(一)冲动和暴力行为的评估:  

先评估冲动和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如有无冲动和暴力行为史,有无酗酒或吸毒史,目前状况如何,有无自控能力降低的精神障碍史,有无外表怪异、携持凶器、激越、敌意,检查中有无动作增多、易激惹、多疑、声音高昂、辱骂言语或威胁言语等。其中,与目前潜在暴力最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患者有无冲动和暴力史。其次,评估暴力意图的强烈程度及行动计划。第三,评估冲动和暴力行为可能招致的危害,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包括警告可能受暴力威胁的第三方。 

(二)非药物性干预措施:  

1.一般的安全技巧:  

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的目光对视(具对抗性),不要随便打断患者的谈话,要有安全的逃离通道,及时发现患者愤怒的迹象,取走患者携带的危险饰品如眼镜、耳环、打火机等。  

2.检查技巧:  

避免给患者过度的刺激(声响、强光),予以足够的个人空间,尽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势,尊重、镇静、耐心、认可患者有意义的感受,向患者表示随时随地的帮助意愿,多作言语安抚和教育指导(症状、用药、不良反应)以减少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劝阻患者停止暴力行为无效时,则予身体约束,必要时予入院约束保护。  

(三)临床干预:  

快速镇静(rapid tranquilization,RT)是迄今最为常用的干预冲动和暴力行为的药物。传统的RT方法是在较短时限内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肌肉注射。近年来,为安全起见,临床上倾向于在RT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尤其对初次发病者,或既往用药情况不详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比较安全。目前最常用的RT疗法是:反复肌注劳拉西泮或氟哌啶醇或交替注射劳拉西泮和氟哌啶醇。电痉挛治疗也可用来快速控制冲动和暴力行为。  

(四)暴力发生后的对策:  

做好冲动和暴力行为的详细记录以备案。  

(五)长期治疗:  

主要是原发疾病的治疗,如精神分裂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境障碍用抗躁狂药或抗抑郁药治疗;癫痫患者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引起的冲动和暴力行为,应治疗原发疾病。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可能对有冲动和暴力行为的癫痫、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有一定疗效;锂盐可能对精神发育迟滞的成年人的攻击行为有效。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效。长期的心理治疗适应于非精神病性患者,如虐待配偶的患者,可予夫妻治疗。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与暴力冲动行为有关的精神症状包括:妄想、思维逻辑障碍、幻觉、病理性激情、意识障碍等,其中以妄想最多见。具体的行为类型包括:骂人或叫喊、言语威胁、对财物攻击、对他人身体的攻击。攻击对象最多为亲属,其次为亲密朋友、熟人、同事、邻居。患者一般事先已对受害者抱敌对态度。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冲动行为(impulsive behavior)指突然产生、通常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暴力行为(violent behavior)指故意造成财物或他人身心伤害的行为,攻击对象可以是自己、他人或物体。对他人的攻击包括:躯体攻击和性攻击,可造成致伤、致残、致死的后果。对物体攻击可引起经济损失。除了显现的具体行为外,冲动和暴力倾向尚可表现为潜在行为,如威胁性言语或姿态。WHO(2002)对暴力行为下了一个更为宽泛的定义:“威胁要使用或已确切故意使用针对自身、他人、特定人群或特定社会的武力或权力,导致或者极有可能导致损伤、死亡、心理伤害、畸形或生存条件被剥夺”。

2000年全球与暴力相关的死亡率估计为28.8人/10万。暴力冲动行为实质上并不是一个精神症状,正常人亦可为之,由心理或精神障碍所致的暴力冲动行为,体现了价值观紊乱下的攻击驱力,这类行为的高危人群多为初发精神病患者、物质滥用者和人格障碍患者。而且暴力的受害者也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所以,暴力冲动行为是需要精神科紧急处理的情形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不会有暴力冲动行为,涉及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行为的统计数据,往往是极少数患者的反复的暴力行为。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