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 类风湿结节
概述:类风湿结节
疾病常识
1.病因

 类风湿结节多发生在受压力的皮下,此为关节外典型的增殖性病变。以往认为类风湿结节是由中心坏死层围绕以炎症细胞及胶原组织,在外层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的三层组成。

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类风湿结节由五层组成:

①坏死中心:由炎症细胞和纤维素组成。

②类纤维素层。

③巨噬细胞层。

④单核细胞层。

⑤最外层血管周围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和慢性炎症反应。类风湿结节在RA发病和疾病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尚不清楚。但它常与严重的RA同时出现,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2.预防

类风湿关节炎无有效的预防方法,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旦诊断了类风湿关节炎,应减少或避免加重因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戒烟、避免受凉,要适当的锻炼,最大程度的改善和保存受累关节的功能,降低残疾的发生。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类风湿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无明显压痛,不易活动。类风湿结节也可发生在内脏,心包表面、心内膜、中枢神经系统、肺组织及巩膜等。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约3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病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少数情况下有白细胞降低,如Felty综合征。

(2)急性时相反应物: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期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升高,病情缓解时可恢复正常。

2.自身抗体:

(1)类风湿因子(RF):75%~85%的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并与病情和关节外表现相关。

(2)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一类针对含有瓜氨酸化表位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结节中心是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和含有IGG的免疫复合物的无结构物质,周围是成纤维细胞,外周浸润着单核、淋巴及浆细胞,形成典型的肉芽组织。类风湿结节多发生在受压力的皮下,此为关节外典型的增殖性病变。类风湿结节是一种较硬、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结。临床上可分浅表结节和深部结节两种类型。调节饮食习惯、注意保暖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