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五官科 > 口腔科 > 口甜
概述:口甜
疾病常识
1.病因

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又见脾胃气阴两虑而口甜,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津受灼所致,表现为口甜口干而饮水不多、气短体倦、不思饮食、皖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

 

2.预防

(1)补充维生素A、E及复合维生素B。

(2)经常吃含锌多的食物,口服硫酸锌或摄入含锌丰富的动物类食品、贝类水产品。

(3)咀嚼口香糖、用小苏打水漱口。

(4)改变食物品种及烹调方法,从色、香、味来刺激食欲。

(5)进食时充分咀嚼,让食物与味蕾接触机会增加,提高其兴奋性。

(6)每餐不吃得太饱,让味蕾经常处于兴奋状态。

(7)避免刺激性及过冷过热的食物。这些可能破坏舌面的味蕾,影响味觉神经,使口味越来越重。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表现为口甜口干而饮水不多、气短体倦、不思饮食、皖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由于味蕾细胞都是由周围上皮细胞更新,所以味觉的恢复至少在10天以上。不过一定要及早发现治疗,味觉障碍产生后一个月内发现进行治疗的。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自觉口中有甜味的表现,又名口甘,口甜:又称“口甘”。即使喝白开水也觉甜,或甜而带酸。中医认为,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常见人群,辛辣厚味食物食用过多、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一般都会有口甜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因而口内也有甜味。《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渴”。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