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肿瘤科 > 肿瘤外科 > 黄素化囊肿
概述:黄素化囊肿
疾病常识
1.病因

(1)黄体囊肿:最为常见,大小不一,多数不超过2-3厘米直径,但偶亦可达10厘米。常为单侧发生。

(2)白体囊肿:多从黄体囊肿演变而来,因此均较小,囊腔壁为透明样变的白体组织。镜检:囊壁为一层致密的纤维组织。

(3) 卵泡膜黄素囊肿:常为双侧性,系多囊性囊肿,故表面呈分叶状,囊壁薄,内含清澈或琥泊色液体。大小差异极为显著,小型者仅稍大于正常卵巢,大型者可充满整个盆腔,一般为8-10厘米直径大小,最大者可达20-25厘米。

2.预防

【治疗】

黄素囊肿一般不需处理,而应严密随诊观察,多半可自行消失。有不规则子宫出血者可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因其他原因进行剖腹手术中发现单侧单发、囊壁发黄的卵巢囊肿时,应结合有无妊娠可能而考虑是否黄体囊肿或其他囊肿,在排除妊娠而又不能肯定诊断时,可行囊肿剜除术。当黄素囊肿发生扭转时,应及时剖腹探察,因扭转后多数发生血运障碍,故需患侧附件切除术。对于囊肿破裂内出血不多,无休克,也不再继续出血者,可行保守观察,并给予中药促使内出血吸收。当内出血较多,或出现休克者,宜紧急剖腹探察,制止出血,纠正贫血。对于破裂囊肿的去留,视破裂程度与患者年龄。年轻、破口损伤简单,可考虑破口修剪缝合,或行囊肿挖除后卵巢成形术。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早期妊娠常可合并黄体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在常规妇科检查时发现。不要误诊为卵巢囊腺瘤而切除。在非妊娠期,由于黄体囊肿的内分泌活动可引起月经周期延迟,继而出现持续或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未出血前刮宫,子宫内膜有时呈蜕膜样变。有时患侧下腹部稍有隐痛。黄素囊肿偶尔可发生蒂扭转或破裂,破裂可引起盆腔内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多。白体囊肿无激素功能,一般不引起症状,都能自行消失。卵泡膜黄素化囊肿并发于葡萄胎的多能自行消退。正常妊娠者分娩后,侵蚀性葡萄胎或绒癌治愈后也自然消失。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黄素化囊肿系一综合性名称,包括黄体囊肿、白体囊肿及卵泡膜黄素囊肿。卵泡膜黄素囊肿多与葡萄胎及绒癌并发。早期妊娠常可合并黄体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在常规妇科检查时发现。不要误诊为卵巢囊腺瘤而切除。在非妊娠期,由于黄体囊肿的内分泌活动可引起月经周期延迟,继而出现持续或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未出血前刮宫,子宫内膜有时呈蜕膜样变。有时患侧下腹部稍有隐痛。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