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eyao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查症状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肝脾肿大
概述:肝脾肿大
疾病常识
1.病因

引起肝脾肿大的病因很多,归纳分析,大概有以下数种:

1、肝肿大的病因:

(1)脂肪肝。

(2)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3)肝糖原积累症。

(4)肝豆状核变性。

(5)血吸虫。

(6)肝吸虫。

(7)弓形虫。

( 8)巨细胞病毒感染。

(9)风疹病毒感染。

(10)乙肝病毒感染。

(11)先天性胆道闭锁。

(12)肝肿癌。

(13)克山病。

(14)肺吸虫病。

(15)肝包虫病。

(16)中毒性肝炎。

(17)半乳糖血症。

(18)肝淀粉样变性。

(19)门脉高压症。

2、脾肿大的病因:

(1)巨细胞病毒感染。

(2)风疹感染。

(3)乙肝病毒感染。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弓形体病。

(6)血吸虫。

(7)包虫病。

(8)淀粉样变性。

(9)高雪病。

(10)半乳糖血症。

(11)高脂蛋白血症。

(12)范可尼综合症。

(13)脾亢。

(14)斑替氏综合症。

(15)粘多糖I型。

(16)组织胞浆菌病。

(17)黑热病。

2.预防

1、肝病三分治七分养。包括饮食起居、情绪以及药物诸方面,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脂饮食、起居有节、不过度劳累、心胸豁达等都是肝病患者的养病之道。此外,合理的药物调理也相当重要。

2、脾亢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和脾动脉栓塞治疗两种方法。手术切除是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但术后失去脾脏的贮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机体一旦感染,难以控制。脾动脉栓塞具有既保留脾脏的贮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又解决了脾功能亢进问题的优势。它是通过对部分脾动脉栓塞,使被栓塞的部分脾脏组织因缺血坏死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诊断方法
1.症状
2.检查

肝、胆、胰与小肠的关系查对确定肝脾肿大原因和判定肝脏功能极为重要,有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化验检查已显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对评估肝脏损害程度及其预后也是必不可少的。

血液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和细胞形态观察对感染性疾病、白血病有诊断价值。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加,提示溶血性贫血。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E抗原的检查。肝功能试验中的脑磷脂絮状试验、硫酸锌浊度试验等。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在心脏和肌肉组织中含量也较多,窒息缺氧后此类酶可大量释放至血流。乳酸脱氢酶在肝炎时增高,阻塞性黄疸时不增高,提示胆汁郁积的酶有碱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转肽酶和γ-谷酰转肽酶等,血清5′-核苷酸酶在胆道闭锁时也明显增高。

3、病原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帮助确定引起感染的细菌和病毒的种类。

4、其他试验:如疑有糖代谢异常者应测定血糖及糖耐量试验。为确诊血型不合溶血病须做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蛋白电泳、甲种胎儿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检查可根据需要酌情选做。

骨髓检查

考虑有血液病或恶性细胞增生时应做骨髓穿刺,对诊断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疟疾等是很有价值的。

肝活组织检查

对诊断不明的肝脾肿大或疑为肿瘤者可考虑肝脾穿刺后取活体组织检查。如确诊肝原发性肿瘤或继发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检查:超声波检查可帮助确定肝脾的大小,应用超声扫描可观察肝脏位置、形态、大小,检查横膈运动,显示肝脏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超声波检查还可提供病因学资料。B型超声对肝囊肿、肝脓肿和肝肿瘤等肝内肿物的鉴别极有用,肝硬化、脂肪肝和淤血肝也能在超声图像下区别。胆囊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胆总管囊肿的存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脾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腹肌紧张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利用超声检查判断脾大较触诊更敏感和正确,并可显示内部结构,可区别于血性脾肿大、淋巴肉芽肿、脾的原发性肿瘤和脾被膜下血肿等。

2、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也可用于肝脾肿大的诊断,胶体99mTc用于了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探测肝内有无占位病变。脾脏可与肝同时显影,脾功能正常时,脾影较肝右叶淡,脾功能亢进时,脾影可浓于肝影,对脾内占位病变和浸润病变的诊断,也很有用。

治疗方法
1.治疗
2.护理
3.饮食保健
展开
疾病介绍

肝脏和脾脏均增大。肝脾一般在肋下不能触及,当内脏下垂或横膈下降或深吸气时,肝脾才能被触及,但不超过肋下1cm,且质地较软。肝脾肿大常见于慢性肝炎、伤寒、血吸虫病、肝硬化早期、白血病时。粒细胞白血病时,可见高度脾肿大。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