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inflammatory agent)。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生物性因子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为炎症最常见的原因。由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infection)。
(二)物理性因子
高温、低温、放射性物质及紫外线等和机械损伤。
(三)化学性因子
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及松节油、芥子气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如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堆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
(四)坏死组织
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组织坏死是潜在的致炎因子。
1.注意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防止过分疲劳,预防感冒,并进行有效的身体锻炼。
2.多饮水,忌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保持平衡心理,克服焦虑紧张情绪。
4.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及其他可采集到的体液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全部血球计数和抗体滴定(如伤寒,布氏菌病和某些病毒病)。对某些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可能需要多次采血,如一天2~3次,进行分离培养,对原虫病(如疟疾)的确诊需进行血液的直接检查,抗体滴度的升高可诊断很多传染病,但血清标本采集的间隔应有规律。近年建立的新的更特异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可能也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