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自发性血胸, 系指非创伤性血胸, 多发生既往无明确的全身或肺,胸疾患史者。青壮年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常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咳嗽、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因出血量、出血速度、胸内器官创伤情况和患者体质而异。

病因

自发性血胸, 系指非创伤性血胸, 多发生既往无明确的全身或肺,胸疾患史者,多见于青壮年,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前常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咳嗽,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其发病机理可能为: 壁层胸膜血管起源于体循环, 压力较高, 且胸腔内为负压, 当胸膜壁层血管或膜粘连带中的血管破损, 可造成大量出血,血胸发生后, 不仅因为失血而出现贫血征象, 且随着胸腔内血液的积聚和压力的增高, 使肺萎缩, 将纵隔推向健侧, 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 如诊治不及时, 可危及生命,胸腔内的积血, 由于肺,心和膈肌运动起着去纤维蛋白作用, 多不凝固,如短期内大量积血去纤维蛋白的作用不完善, 即可凝固成血块, 机化后形成纤维板,影响肺复张,因血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故胸膜腔积血不及时排出, 容易并发感染, 形成脓血胸。

展开
预防

本病诱因多为激烈咳嗽,故积极治疗咳嗽是预防本病的发生,治疗时要注意同时清除胸腔积血,防止感染和纤维板形成对肺博导组织的压迫,对暂时不能确定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时,尽快安置胸腔闭式引流,以利进一步观察和判断,且可防止血液在胸腔内积聚,防止疾病进一步地发展。

展开
症状

高热,呼吸急促,突肤挺胸,寒战,低血容量休克,低热,血胸,呼吸音减弱,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


血胸的临床表现随出血量,出血速度,胸内器官创伤情况和伤员体质而差异,肋骨骨折并发少量血胸,一般失血量较少,临床上不呈现明显症状,出血量多,超过1000ml,且出血速度快者,则呈现面色苍白,脉搏快而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休克症状,以及胸膜腔大量积血压迫肺和纵隔引致呼吸困难和缺氧等,小量血胸常无异常体征,大量血胸则可呈现气管,心脏向健侧移位,伤侧肋间隙饱满,叩诊呈实音,血,气胸病例则上胸部呈鼓音,下胸部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由于肺撕裂而引起的血胸伤员常有咯血,积留在肋膈窦的小量血胸,胸部X线检查可能不易被发现,或见到肋膈角消失,血胸量较多者,则显现伤侧胸部密度增大,在侧卧位胸片上显示比较清楚,大量血胸则显示大片浓密的积液阴影和纵隔移位征象,血,气胸病例则显示液平面,胸膜腔穿刺抽得血液则可确定诊断,血胸病人经穿刺抽血,胸膜腔积液减少后,可又增多,胸膜腔内血液凝固,穿刺未能抽出血液或仅能抽出少量血液,但休克症状加重或X线检查胸膜腔积液量增多;胸膜腔引流后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ml并持续2小时以上者,都提示有进行性出血,需及时处理。

胸膜腔积血可引起低热,但如出现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化脓性感染征象,则应穿刺抽液送作细菌涂片和培养检查。

血胸演变形成纤维胸,如范围较大者可出现病侧胸廓塌陷,呼吸运动减弱,气管,纵隔向病侧移位,肺通气量减少,X线检查显示纤维板造成的浓密阴影。

展开
检查

1.X线检查呈现气液征,放射学征象x线胸像上,小量血胸可见到伤侧肋膈角变钝,液面不超过膈顶;中量血胸液面达到肺门水平;大量血胸液平面超过肺门水平。

2.胸腔穿刺抽出气与血液后可确定诊断。

展开
治疗

血胸数量很少,例如常见的肋骨骨折并发的血胸能迅速被吸收而不残留后遗症,无需特殊处理。中等量以上血胸(1000ml以下),如出血已自行停止,病情稳定者,可作胸膜腔穿刺术,尽可能抽净积血,或作肋间引流,促使肺扩张,改善呼吸功能,并可预防并发脓胸。每次穿刺抽血后可于胸膜腔注入抗生素,必要时适量输血或补液,纠正低血容量。   

胸膜腔进行性出血,血胸已在胸膜腔内凝成血块不能抽除,胸壁开放性损伤或胸内器官破裂等情况,则应在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开始后,施行剖胸探查术,清除血块和积血,寻找出血来源。肋间血管或胸廓内血管出血者,分别在血管破口的近远端缝扎止血。肺裂伤出血绝大多数可缝合止血,但如为广泛裂伤,组织损伤严重,则需作肺部分切除术。胸内器官创伤者,一般病情严重,需紧急救治。对凝固性血胸亦可于胸膜腔注入链激酶(10万u)或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2.5万u)等纤维蛋白溶解酶,但药物副反应大,价格昂贵,疗效欠满意,现已较少应用。  

血胸并发胸膜腔感染者,按脓胸进行治疗。   

机化血胸或纤维胸宜在创伤后2~3周,胸膜纤维层形成后施行剖胸术,剥除胸壁和肺表面胸膜上纤维组织板,使胸壁活动度增大,肺组织扩张,呼吸功能改善。过早施行手术则纤维层尚未形成,难於整片剥除。手术过晚则纤维层与肺组织之间可能已产生紧密粘连,剥除时出血多,肺组织亦可多处损破。术后需引流胸膜腔。  

展开
护理

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于持续引流的患者,应保持引流装置密闭无菌, 每日观察引流量并记录,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瓶,经常挤压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含有铁元素丰富的食物; 2.宜吃胶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血红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扩张血管的食物; 2.忌吃活血化瘀的食物; 3.忌吃发物的食物。


发热病人应给予可口、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一般病人以多种食物杂食为佳,避免偏食,这样各种营养成分可以互相补充,不致缺乏。乳类、蛋类、鱼类、青菜、水果都可用。粗粮的营养价值比细粮高,故应与细粮适当搭配食用。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