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跖管综合征(metatarsal tunnel syndrome)亦称为跗管综合征或踝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在通过位于内踝后下方的踝管至足底的行程中被卡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由Keck于1962年首先报道。此病多发于青壮年、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或长跑运动员。
(一)发病原因
先天性因素踇外展肌肥大以及副踇外展肌,跟骨外翻畸形,扁平足等都可使跖管的实用容积减小,从而引起胫神经卡压。
从事强体力劳动者,长跑运动员以及踝关节频繁高强度跖屈背伸者,肌腱滑动增多,摩擦增强,可引起腱鞘炎,腱鞘充血水肿,加之屈肌支持带相应增厚,跖管伸缩性减小,其内压力增高,可压迫胫神经并影响其血供,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另外,类风湿关节炎,老年骨关节病等患者皆可形成增生的骨赘,骨赘突入跖管亦可使胫神经受压。
腱鞘囊肿,脂肪瘤,曲张的静脉亦可引起胫神经卡压。
跟骨及踝部骨折 如复位不良,畸形愈合亦可使跖管容积减小,另外,跖管的基底部不光滑可产生压迫,摩擦而伤及胫神经。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妊娠,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曲张等。
(二)发病机制
跖管最狭窄处在其远端,神经分支均在此通过并穿过踇外展肌起点的纤维孔才进入足都,足底内侧神经孔有跟舟韧带为其上缘,外侧神经孔的四周为跖方肌,故足外翻可牵拉支持带和跖外展肌使跖内侧神经,血管产生扭曲和卡压,容易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另外,踝关节背屈或跖屈时,屈肌支持带在跖管处起着约束作用,防止肌腱滑脱,如果足踝部活动骤然增加,肌腱滑动增多,摩擦增强,即可引起腱鞘炎,如足踝部活动继续增加,则腱鞘充血肿胀日益严重,屈肌支持带亦相应增厚,跖管伸缩性下降,因而跖管内压力增高,可挤压胫神经,影响其血供,使神经发生功能障碍(图1)。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足跟痛,抽搐,浅感觉减退或缺失,肌肉萎缩
患者起病缓慢,多发于一侧,在早期,表现为足底,足跟部间歇性疼痛,紧缩,肿胀不适或麻木感,疼痛有时向小腿放射,有时沿足弓有抽搐,久站或行走后加重,有夜间痛醒病史,多数患者在脱鞋后能缓解,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常逐步加重,进一步可出现胫神经在足部的支配区感觉减退或消失,足跟部的皮肤感觉可以是正常的,这是因为跖内侧神经在跖骨以上从胫神经分出或是由于卡压的部位在跖管下方,晚期可出现足趾皮肤发亮,汗毛脱落,少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征象,甚至有足内在肌萎缩表现,检查时两点间距离辨别力消失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内踝后下方的Tinel征常为阳性;将足外翻外旋时可诱发疼痛。
1.EMG检查 可见足底内,外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
2.X线检查 可发现及了解踝关节及跟骨骨折愈合情况。
3.CT检查 双侧对比有助于发现跖管内的囊肿及肿瘤等。
1.保守治疗 对症状轻者,以及在发病早期可给予消炎镇痛药物、休息、跖管内泼尼松龙封闭等治疗,应用支具保持足内翻位可使屈肌支持带松弛、跖管变大而缓解疼痛。
2.手术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神经卡压症状明显者,可做跖管切开减压术,手术除松解屈肌支持带外,还需松解足底内、外侧神经,松解至其进入神经孔处并将神经入口的纤维切开。
重点选择富含有维生素B1以及维生素B12,维生素PP的饮食。在动物蛋白中,如肝、肾、肉类、乳制品、鱼、贝类和蛋类食物含有维生素B12比较高,可多食,对神经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宜吃食物
1、宜食活血化淤、芳香开窍的食物。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类。 3、宜食补气益血、滋补肝肾等含营养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炸、烧烤、过咸、过甜的食物。 2、忌食麻辣、腥腻等厚味及烟酒刺激之品。
重点选择富含有维生素B1以及维生素B12,维生素PP的饮食。在动物蛋白中,如肝、肾、肉类、乳制品、鱼、贝类和蛋类食物含有维生素B12比较高,可多食,对神经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