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噪声性耳聋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等,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 噪声性耳聋的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于普遍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噪声超过85~90dB强度时,即对耳蜗造成损害,至于损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年高体弱者,曾经患过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者,易受噪声损伤,而患中耳疾病者的影响如何,尚有分歧意见,有认为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者,噪声损害相对较轻。
噪声性耳聋的发病频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持续接触比间歇接触损伤大,接触噪声期限越长听力损伤越重,距离噪声源越近,听力越易受损。
1.控制噪声来源
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减少接触时间
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3.耳部隔音
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4.卫生监护
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5.争取早期治疗
听力减退,耳聋,耳鸣,乏力,失眠,恶心,疲劳,反应迟钝,听骨畸形,食欲减退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于普遍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由于长期噪声刺激的影响,内耳毛细胞破坏,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退行性变性,其中以耳蜗的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开始处病变最为明显,这个部位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该处易受噪声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接近鼓室,且位于相当于两窗之间血液循环较差的地步,另一种说法认为该处是低音波和高音波两种涡流相遇之点,因动向不同,张力特别增加,易造成局部组织变形,还有人认为,此与外耳道共鸣生理有关,因外耳道的共鸣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故能加大此种频率噪声对内耳的危害,噪声刺激动物的试验表明,内耳损害主要在蜗管及球囊,而椭圆囊则轻微,半规管则无损。
1.渐进性听力减退
开始接触噪声时,听觉稍呈迟钝,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恢复,此种现象称之为听觉适应,若在持久,强烈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若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则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早期显示4000Hz的听力障碍,听力曲线呈谷形下陷,以后谷形逐渐加深,2000Hz及8000Hz亦受影响,以至听力呈下降斜线,一般多为两耳曲线对称,不对称者多为并有其他耳疾或个别特殊情况。
2.耳鸣
可能早于耳聋出现,或与耳聋同时发展,为高音性,常日夜烦扰。
3.全身反应
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耳鼻咽喉部位的一般检查多无异常。纯音电测听为感应性聋,影像学的发展也有助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诊断。近年有关听觉与影像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功能成像技术,它所具有的反映生命体征活动的特点是有别于结构成像的关键,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
早期积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防治传导性聋的重要措施。鼓室成形术对提高传导性聋的听力有一定效果,全人工听骨(TORP)和部分人工听骨(PORP)的应用,使传导性聋鼓室成形术的听力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早期仅有4000Hz听力下降者,休息数日或数周,应用维生素及血管扩张药物,有望听力恢复。若病期已久,螺旋器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已变性,则治疗亦难奏效,影响日常生活者,可配用助听器。
1.注意避免噪音环境工作或者久待,必要时请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戴大音量耳麦,以免刺激听神经。
2.注意饮食生活规律,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受凉、劳累,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油腻食物,避免抽烟喝酒,以免导致抵抗力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宜吃食物
1、宜吃含维他命A的食物; 2、宜吃含维他命B的食物; 3、宜吃含维他命C,钙、铁的食物; 4、宜吃素淡果品之类;5、宜吃清润之品。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肥甘滋腻之品;2、忌食腥发之物。
1、饮食清淡富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忌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