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由心室异位激动引起的心动过速,起始和终止突然,频率150~250/分,规则,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若持续30秒以上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或心力衰竭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此外见于心肌病,急性心肌炎,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洋地黄、奎尼丁、锑剂、酚噻嗪类药物中毒,低温麻醉,心脏手术,以及心脏导管检查过程中,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病因

冠心病 (30%):

如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在CCU病房监测的检出率为6%~40%,检出率受心肌梗死病程的影响,如在发病2~12h检出率占71%,2周后检出率仅为10%~15%,在发病24h内检出率占27%,约2/3的患者呈反复持续发作,持续发作时心率多为150~250次/min,心率为150~200次/min的占70%,心率>200次/min者并发心室颤动的发生率为50%,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达75%,急性心肌梗死后1年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约为30%;在以后的15年内,年发生率基本保持在3%~5%。

原发性心肌病(30%):

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限制型心肌病。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6.3%,发生机制有两种:①微小折返:由于心肌病变及纤维病变,导致心肌的激动折返系微小折返,②束支折返:约1/3患者是心室的激动通过一侧的束支逆传经希氏束至心房,途中又由希氏束经另一侧束支再传回至心房,系束支-束支折返,此称束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已不属本型室性心动过速,扩张型心肌病者用程序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不多,而诱发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者达81%,对本病患者已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史者,用程序刺激可有50%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晚电位阳性者约占30%。

电解质紊乱(10%):

酸碱平衡失调等,如低血钾或低血镁所致。

其他因素(20%):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老年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氯奎,洋地黄及锑剂,拟交感神经药物过量等。少数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原因不明。

展开
预防

应避免发作的诱因。诱因包括运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妊娠、饮酒或吸烟过多等。同时应注意此病在没有根治前不能从事特殊职业,如驾驶、潜水等,以免突然发病时出意外情况。

展开
症状

心动过速,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室颤,气短,头晕,胸闷,猝死,血压下降


室速多突然发作,患者感明显的心慌胸闷,可在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发生,当心率>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体检应注意心律可以不十分规则,心音稍呈强弱差异。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同,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对心率无影响。

展开
检查

心电图表现:

1、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室性异位搏动。

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秒,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如能发现P波,则P波频率比QRS波群慢,且P波与QRS波群之间无固定关系。

4、有时室上性激动可下传到心室,引起一次提早的正常QRS波群,称心室夺获。如心室夺获时室性异位激动又几乎同时激动心室,则产生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的出现是诊断室速的有力证据。

5、QRS波形态与不发作时室早的形态一致。

6、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主波方向一上一下交替出现。

7、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为室上性心律和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存在,心室率在70~140/分,相邻两次发作的间歇期,是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最短R-R间期的整倍数,联律间期不相等。

展开
治疗

治疗方案

1、终止发作:

(1)心前区捶击,有时可终止室速。

(2)同步直流电复律:有此设备者,可首选此法。洋地黄中毒者禁用。

(3)药物治疗:首选利多卡因;或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或用溴苄胺250mg+5%葡萄糖液20ml,缓慢(5~10min)静注;氯化钾1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适用于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所致室速;扭转性室速宜用异丙肾上腺素0.5~1mg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滴;洋地黄中毒所致者,也可静脉推注苯妥因钠。

2、预防复发:

注意病因治疗,可避免室速复发。上列药物均有预防作用,间歇期可口服片剂,用量为常规用药量的1/3~1/2。

展开
护理

1、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2、定期检查身体

复查有关项目,合理调整用药。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果糖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酒精等兴奋交感神经的食物; 2.忌吃咖啡因含量高的食物; 3.忌吃茶多酚含量高的食物。


食疗方

痰火扰心者用粳米30g左右煮粥,兑入竹沥30-60g,稍煮即可。供早晚或或上、下午点心服食。

淤血内阻者用桃仁红花羹(桃仁10g、红花10g、藕粉100g),先煎桃仁、红花取汁200ml,加入藕粉搅拌即成;或薤白粥(薤白10-15g、粳米60g煮粥);或人参粥(用人参末3g、粳米60g煮粥);或何首乌粥(何首乌30-60g、粳米60g煮粥);或羊肉粥(新鲜羊肉90-150g、粳米500g煮粥);或百合粥(百合粉30g、粳米60g、冰糖适量)。

气血两虚者使用黄芪粥(生黄芪、何首乌各30-60g、粳米200g、大枣2-3枚、陈皮末1g,红糖少许煮粥);或用人参末3g、枸杞30g、粳米200g,冰糖少许煮粥食用亦可。

阳虚火旺者宜食用芝麻粥、荷叶粥。

心阳虚脱者饮食调理是最重要的辅助治疗。可用冬虫夏草30g、精羊肉3斤,小火炖烂后服食;亦可用黄芪30g、鹿茸3g,取鸭一只(去内脏)文火炖烂,食肉喝汤即可。

(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适宜饮食

宜以富含营养高蛋白饮食为主,辅以新鲜蔬菜及时令鲜果。

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生冷、肥甘,戒烟禁酒。饮食宜清淡。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