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原卟啉病(protoporphyria)亦称红细胞肝性卟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卟啉代谢异常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自幼年开始身体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对日光过敏,在暴露处皮肤有灼热发痒感和发红、水肿等,在红细胞和粪中原卟啉的含量过高,但尿内不含尿卟啉。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原卟啉病的卟啉代谢紊乱发生于骨髓中的幼红细胞和肝细胞 骨髓,肝脏,血液的网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内的铁螯合酶缺乏(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种酶),因而导致原卟啉蓄积,患者此酶的活性只是正常人的10%~20%。

2.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 具有不同的表现度或不全的外显率,多数基因携带者并不出现症状,因而家族中,时常可以发现一些人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其红细胞,血浆和粪中有较轻程度的生化异常。

3.遗传因素所致生化的缺陷 使原卟啉和红细胞的球蛋白结合很不牢固,游离的原卟啉从红细胞和肝脏进入血浆,在血浆中与白蛋白及血红素结合,骨髓或肝脏或两者产生过多的原卟啉,这种原卟啉能吸收光能,原卟啉分子在逐渐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时,吸收的光能便发出荧光并形成游离的化学基团以及过氧化物。

(二)发病机制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位于染色体18q21.3的亚铁螯合酶基因缺陷,使催化原卟啉Ⅸ与亚铁离子合成血红素所需的亚铁螯合酶缺乏,导致原卟啉Ⅸ在体内蓄积过多,游离原卟啉可从红细胞和肝脏进入血液,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沉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但原卟啉Ⅸ水溶性差,脂溶性强,对皮肤,骨,牙齿等组织亲和力差,因而皮肤损害较轻,骨及牙齿无原卟啉沉积,亚铁螯合酶缺陷是由于酶编码区基因突变引起,携带同样基因缺陷的家族成员中临床和卟啉代谢表现差异很大,虽然大多数基因缺陷患者有卟啉代谢异常,但无临床症状,而且父子遗传者罕见,因而推测决定此病临床表现的等位基因不止1个,此外,本病代谢异常男性较女性多见,原因不明。

原卟啉主要经胆道从粪便中排出,本病所致肝损害为原卟啉在肝组织中沉积所致,肝脏可从血浆中清除大量的原卟啉,肝脏分泌大量原卟啉时可使毛细胆管阻塞造成胆汁淤积,原卟啉从毛细胆管上皮细胞排泄速度受限制,可使原卟啉在肝细胞内蓄积,胆汁淤积干扰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反应,导致细胞死亡,肝组织纤维化。

展开
预防

避免日光照射,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食用光敏食物。

展开
症状

尿中有较多尿卟啉,光过敏,湿疹,结痂,水肿,皮肤坏死


患者大多于幼年开始出现症状,在6岁前发病,少数可延迟至青春期,本病好发于日光强烈的夏季,随晚秋至冬季日光强度变弱,症状逐渐消退。

主要的表现为皮肤对日光过敏,皮肤暴露于强烈的日光后,先感觉灼热,接着便发痒,刺痛,并出现水肿,水疱,糜烂,发红,各个病人的症状轻重很不一致,症状较轻者于12~24h内退去,再暴露于日光,可以有反复发作,少数病例皮肤损害逐渐转变成慢性湿疹,经过数周才愈合结痂形成瘢痕,症状严重者在鼻和面颊处红肿较重,并可出现皮肤坏死以至结痂,形成2~4mm大小虫蚀样表浅性凹陷性瘢痕或线条样麻点样瘢痕,成人后皮肤略微增厚,但没有真正的瘢痕,一种特殊外表,蜡样面部,鼻部呈橘子皮样,手背皮肤厚而硬呈鹅卵石状,皮肤症状仅限于暴露处。

 

展开
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可略低于正常,MCV低于正常或正常,MCH轻度减低,红细胞的寿命时间正常。

2.骨髓象 骨髓增生程度和骨髓细胞造血均在正常范围。

3.红细胞中游离的原卟啉超过正常范围,多在5.4~81.0μmol/L是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血浆中原卟啉增加,大便中原卟啉增加或正常,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周围血或骨髓的红细胞可见到红色荧光,此方法简便易行且可靠。

4.其他检查 铁动力学检查示血浆铁的转换率和铁的利用均属正常,尿颜色正常,不含原卟啉。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显著增高,多在5.4~81.0μmol/L(正常<0.9),而缺铁性贫血所致FEP很少超过5.4μmol/L,在无临床症状的基因缺陷携带者,FEP在0~3.6μmol/L,在伴有严重原卟啉肝脏疾病患者,FEP一般超过24μmol/L,外周血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发出红色荧光,占5%~25%,血中原卟啉阳性,尿色正常,不含卟啉,粪中原卟啉明显增加。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可选择做B超,心电图,X线检查。

展开
治疗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一)治疗

治疗原则为避免日照和减少原卟啉对肝脏毒性。

1.避光 患者应尽可能避免直接暴露于日光下,穿深色衣服,或穿特殊钛、锌防护服,也可外用双羟苯宗(二羟基丙酮),指甲花素防护剂。

2.胡萝卜素 进食含有高胡萝卜素食物,或者直接服倍他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这种药物对光敏感者的皮肤能起保护作用,加强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其明确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20~60mg/次,3次/d,口服。可根据病人对药物的疗效或血液胡萝卜素的含量,适当增减剂量。患者可于日光强烈的春、夏季服药。疗效最大出现于服药后1~3个月,停药后疗效还可以维持1~2个月,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3.正铁血红素 正铁血红素通过抑制δ-氨基酮戊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原卟啉的产生。剂量为4mg/(kg·d),静脉滴注,1个疗程用6天。

4.考来烯胺 因可以结合原卟啉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部分减少原卟啉的肝肠循环,降低红细胞和血浆的原卟啉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原卟啉所致的肝脏损害得到改善。用法:4g/次,3次/d,口服。

5.其他药物 过去用某些抗疟药如米帕林、羟氯喹等治疗,对部分病例也有一定疗效。药用炭的吸附作用可以阻断卟啉的肝肠循环,使临床症状得以完全缓解,4g/次,3次/d,凉开水调成糊状口服,连用9个月。部分病人用一磷酸腺苷或肌苷治疗也可以取得好的疗效。

(二)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形成永久残疾和影响寿命。并发胆石症者较多,个别病例有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可以发生肝硬化,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
护理

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食富含维他命C的食物; 2、宜食清热降火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食煎炸的食物;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宜太饥饿或低糖饮食,宜高糖饮食。饮食糖有抑制ALA合成酶的作用,因此高糖摄入对防止和治疗多数病例的发作相当有效;避免禁食,甚至短时间饥饿(如术后或疾病间歇),在卟啉病临床缓解期的肥胖病人饮食疗法应逐渐使体重减轻。忌饮酒。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