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称为“原因不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同时也被称为“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benignmonoclonalimmunoglobulinopathy)或“意义不明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onoclonalimmunoglobulinopathyofunknownsignificanceMIUS)。其特点是患者无恶性浆细胞病或可引起免疫球蛋白增多的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有限,且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

病因

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了,病毒,细菌,肿瘤,自身抗原等作为抗原刺激,导致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过度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学说并未得到证实。

发病机制

本病的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增生有限,一般保持在1×1011细胞数之下,且不抑制正常造血细胞增生,不抑制B细胞-浆细胞正常分化和免疫球蛋白分泌,也不引起溶骨病变,细胞形态与正常成熟浆细胞无异,因此,本症的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增生与恶性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的单克隆B细胞-浆细胞恶变增生在量与质上均不相同。

展开
预防

预防: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意外伤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一旦发病,应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
症状

骨髓浆细胞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升高,血沉增速,异性蛋白反应


原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其特点是患者无恶性浆细胞病或可引起免疫球蛋白增多的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有限,且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

展开
检查

1.外周血,血常规与伴有相关疾病有关,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正常或稍低。

2.血清蛋白检查血清蛋白电泳显示在γ区或快γ区,β区有M蛋白,M蛋白浓度一般低于3g/L(IgG<2g/L,IgA,IgM。

3.尿本-周蛋白多为阴性或少量。

4.血沉可增快。

5.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大致正常范围,浆细胞可稍增多,但形态上接近正常,数量<10%。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B超,X线,CT,生化血糖等检查。

展开
治疗

(一)治疗   

本症无需特殊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少数患者多年后可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淋巴瘤。除非有证据表明本症已转化为上述恶性疾病,否则不宜化疗。   

(二)预后   

预后良好。

展开
护理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饮食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促进患者食欲;烹调食物应多采用蒸、煮、炖的方法,忌食难消化的食品,禁饮酒。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