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占首位,其中以胸腰段结核最多,约占脊柱结核的50%以上。胸椎结核发病率占脊柱结核的30%~40%,而几乎所有的胸椎结核都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其中约1%破入胸腔,形成继发性胸膜炎或脓胸。椎旁脓肿穿破,进入胸腔后引起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胸部疾患,延误了诊断与治疗,从而影响了预后。
脊椎结核性脓肿可以局部浸润或直接破溃穿入相邻的器官,最常见者为肺脏,穿入食管或结肠等则少见,破溃穿入胸腔时可遇到,至于脓肿破溃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还在讨论阶段。
为了防止本病患者复发,应对患者进行一些健康教育,让患者对采用3 种或4 种药物强化治疗2 个月,总疗程不少于6 个月及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化疗原则有所了解,每月复查肝功,必要时加用保肝药物,好转期患者, 应从事轻体力劳动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应适当煅炼身体,增强体质。
胸痛,脓肿,胸腔积液,气短,截瘫,迁移性脓肿
病人年龄儿童和老年均可见到,但以青壮年居多,胸椎病灶在胸椎6~10者居多,椎旁脓肿向右胸腔破溃者较常见,约占2/3病例约有半数病例并发截瘫,偶见脓肿又同时穿入肺脏,故病情多较为严重。
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形成包裹性积液或脓 胸,少数住院期间有突然发热(38~40℃),胸痛,咳嗽和气短等症状如胸椎结核漏诊时,犹如内科常见的渗出性胸膜炎的表现,常被误诊。
椎旁脓肿等破处,破口大小不一,小者如米粒,或呈筛孔状,大者直径约0.5~1cm。
胸腔积液(或脓)一般数百毫升,多者超过100mL。
本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X线摄片:除有胸膜炎或包裹积液,纵隔隐约可见扩大的椎旁阴影外,两肺野及纵隔无活动性结核病灶,胸椎正位X线摄片特别是正位体层摄片显示与胸膜炎同侧的椎旁阴影边界不清与胸膜炎相连或甚至消失。
(2)CT: 可发现椎旁脓肿外侧出现团块影,与椎旁无明显界限 ; 也可以查见椎旁脓肿,边缘不光滑或包裹性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
(3)MR I: 在椎旁脓肿侧方可见团块,与椎旁相通,强化后显示更清楚,此时脓肿壁呈高信号,而脓液本身呈低信号。
治疗原则
一、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包裹性脓胸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情况好转后,择期施行包裹脓胸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手术创伤大,应特别注意。
二、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为抗结核物治疗和抽出积液,并辅加皮质激素。
病人有高热及中毒症状者,手术前后均并用3~4种抗结核药物治疗,加用强的松20~30mg/d4~6周。
三、如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者,术前应先作胸腔闭式引流,以控制继发性感染,预防支气管播散。
手术治疗
1.麻醉 支气管双腔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
2.体位 病人侧卧位,胸腔包裹脓腔侧进行手术。
3.操作步骤
(1)切口 胸部后外侧切口,兼顾胸椎病变和包裹脓胸的范围,选择合适切口的水平。
(2)手术 包裹性脓胸剥脱术,尽可能将包裹脓胸剥离干净,包括脓腔的壁层和脏层纤维膜,使肺完全膨胀,避免残腔存在,否则在同期或二期施行胸廓成形术。急性穿破胸腔的病例,若发生在1周内者,条件允许情况下也可进胸施行病灶清除,这时手术较简单,将胸腔和肺叶间沉积的纤维素和干酪块清除,使肺脏完全清除。然后清除胸椎结核病灶,方法同前。
(3)术后处理 与椎旁脓肿穿入肺脏相同。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宜吃食物
1.宜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 3.宜吃锌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燥热性的食物; 2.忌吃脱钙性的食物; 3.忌吃过度温补性食物。
1) 患者手术后一定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手术后消化不好,需要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可以多食汤类和粥类食物,如:猪脊骨汤、排骨汤、八宝粥、小米红枣粥等,补血益气,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2)以素食为主:素食容易消化,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增强患者抵抗力,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增加患者食欲。
3)多是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胸椎结核患者手术后身体蛋白质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患者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其中,牛奶、豆制品、瘦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修补人体组织的重要营养素,有益于病灶的愈合。
4)多食水果:水果中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外,还有丰富的糖类,补充患者身体热量的消耗。水果中充足的膳食纤维和水可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毒素被肠胃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