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小儿食管异物是因儿童喜将物品含在口中玩耍,误吞而造成食管异物。常见的异物为硬币、纽扣、微型电池、别针、塑料盖、骨片、枣核等。由于食管为一有较大弹性的肌性管道,一般进入食管的异物多数可随着吞咽蠕动送入胃内,存留于食管内的多为较大而形状不规则的锐性异物。一般多存留在食管第一狭窄处,也可停留在胸段第二狭窄处,相当于主动脉弓水平。通过第二狭窄的异物多数可排送入胃。

病因

食物因素(25%):

进食咀嚼时不慎滑入下咽部进入食管,如鱼刺或鸡骨等,难以咀嚼完全的食物,如糯米糕,果冻。小儿牙齿发育不完全亦可导致。

异物因素(55%):

小儿将含在口中或玩耍的异形器具误吞入食管,如曲别针及各种尖锐异物,由于食管为一有较大弹性的肌性管道,一般进入食管的异物多数可随着吞咽蠕动送入胃内,存留于食管内的多为较大而形状不规则的锐性异物,一般多存留在食管第一狭窄处,也可停留在胸段第二狭窄处,相当于主动脉弓水平,通过第二狭窄的异物多数可排送入胃。

发病机制

食管异物可使局部食管黏膜损伤,小的异物仅造成食管黏膜的擦伤或形成小的限局性血肿及糜烂,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较大而尖锐的异物可刺破食管全层,甚至造成食管穿孔,尤其停留在第二狭窄处的异物,如穿透食管壁,累及主动脉壁,可发生主动脉食管瘘,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而死亡,由于局部组织的破损加之来自口腔的感染,食管异物停留处组织发生粘连,形成食管周围炎或限局性脓肿,脓肿进一步扩大可引起纵隔感染,并波及周围组织。

展开
预防

食管异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广泛地向父母及保育员进行宣教,主要加强婴幼儿看护。

1.3岁以下的小儿臼齿尚未萌出者,不应给以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的食物。

2.不选择有“危险”的玩具给小儿,对于幼儿可能吸入或吞下的物品,均不应作为玩具。

3.在小儿进食时不要乱跑乱跳,以免跌倒时将异物吞入。

4.进食时不可惊吓,逗乐或责骂,以免大哭,大笑而误吞。

5.教育儿童要改掉口含笔帽,哨及小玩具等坏习惯。

6.危重及昏迷病人进食时,应特别注意,以防误吞。

展开
症状

小儿哭闹不安,吞咽痛,梗噎,拒食,进食困难,流涎,声音嘶哑,窒息,胸骨后异物阻塞感及隐痛


临床绝大多数均有吞入异物的病史,小婴儿不会表达者,家人也多可发现玩耍的玩具不见了,吞入异物的患儿最初表现有咽部或食管明显的哽噎感,吞咽疼痛,流涎,进食困难,呕吐,拒乳,食管黏膜有裂伤时可吐出血水,小婴儿表现为哭闹,误吸及较大异物压迫,致声音嘶哑,咳嗽,喘鸣, 甚至窒息。

展开
检查

并发感染时常有感染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X线检查是确诊食管异物的主要方法,不仅可以明确食管异物的性状,位置,也是诊断是否合并食管穿孔的重要手段,颈胸正侧位片可显示不透X线的异物影像,如疑为不显影的异物,可行食管造影检查,多数即可确定诊断,如同时合并食管穿孔者可表现为颈段组织内游离气体,椎前软组织因炎症而增宽,气管前移,明确为食管异物者可直接行食管内镜检查,试行取出异物,对已造成食管穿孔或镜下取异物失败者应手术治疗。

展开
治疗

(一)治疗

食管异物一经确诊即需用食管镜取出异物。如异物嵌入食管壁内或穿出食管外,应行外科手术取出。对食管异物的合并症应及时进行对症及对因处理,如抗感染等治疗。

(二)预后

取出异物后预后良好。

展开
护理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性食物; 2宜吃富含高蛋白的流质性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葱; 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猪油,牛油; 3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洋葱、红薯。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