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热疮是指发热或高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宋,《圣济总录》云:“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故特谓之热疮。”本病以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的成群小疱为临床特征。多在1周后痊愈,但易于复发。
本病多为外感风热邪毒,客于肺胃二经,蕴蒸皮肤而生;或由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所致。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高热,水泡,结痂,疱疹,耳后红斑
本病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鼻孔周围等处,若发生在口腔、咽部、眼结膜等处,称粘膜热疮;皮损初为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数个或数十个针尖大小的、簇集成群的小丘疱疹或水疱,内含透明浆液,数日后疱破糜烂,轻度渗出,逐渐干燥,结淡黄或淡褐色痂,1―2周痂皮脱落而愈,但易复发。
发病前,局部有灼痒,重者可有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发于口角、唇缘或口腔粘膜者,可引起颌下或颈部署核肿痛。
一般会连续发热三四天,等发热退后才会出皮疹。但许多家长往往在孩子发烧的几天里,带着孩子天天跑医院,这样是不可取的。如果已经明确诊断,只要按照医嘱在家护理,三四天后孩子就会慢慢好起来。建议可以通过体温表检测体温。通过视诊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去医院验血检查。
治小儿热疮。生于身体。黄芩散方。
黄芩: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
分减服
治小儿身上生热疮。心躁。皮肤痛。枳壳散方。
枳壳: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蜜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治小儿热毒疮。栀子膏方。
治小儿热疮。黄脓出。黄芩膏方。
又方。
黄柏。捣细罗为散。敷于疮上。日三用之。
又方。
黄连:研令匀。以红菜头汁和涂于疮上。日三用之。
又方。
上以豆豉炒干。捣末敷之。
又方。
上以伏龙肝捣末。用鸡子白和涂之。
1、要科学饮食,合理膳食调配。
2、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