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矽肺(silicosis)是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微粒所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游离二氧化硅主要存在于石英中,石英成分中SiO2占97%~99%。约有70%的矿石中均含有较多的SiO2。长期从事开矿、采石作业、坑道作业以及在石英粉厂、玻璃厂、耐火材料厂、陶瓷厂和搪瓷厂生产作业的工人易患本病。矽肺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其特点是发展缓慢,即使在脱离矽尘作业后,病变仍然继续缓慢发展。患者多在接触矽尘10~15年后才发病。若因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矽尘,经1~2年后发病者,称速发型矽肺。矽肺的早期即有肺功能损害,但因肺的代偿能力很强,患者往往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尤其是合并肺结核和肺心病时,则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和心功能障碍。矽肺(silicosis)是尘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粉尘所引起。肺部有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严重时影响肺功能,丧失劳动能力。
矽肺仍是危害最严重的尘肺,矽肺一旦发生,即使脱离接触仍可以缓慢进展,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矽肺可造成劳动能力丧失,但若脱离接触粉尘作业又无合并症,患者仍可存活较长时间,在尘肺中矽肺发病率最高,矽肺的严重程度取决于3个因素: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接触时间,此外,防护措施及个体因素如个人习惯(吸烟),上、下呼吸道疾病等在矽肺发生发展中均有一定影响。
发病机制
游离二氧化硅颗粒进入肺泡后,被聚集在肺淋巴管起始部位的肺巨噬细胞所吞噬,游离二氧化硅对巨噬细胞有极强的毒性作用,可致其自溶死亡,二氧化硅被吞噬后,被包裹在吞噬细胞溶酶体中,由于石英表面的羟基和巨噬细胞溶酶体膜脂蛋白结构上的氢原子受体(氧,氮及硫原子)间形成氢键,引起细胞膜的改变和通透性的变化,导致巨噬细胞溶酶体崩解,并释放出酸性水解酶进入细胞内,继而导致巨噬细胞死亡,并再次将石英粒子释放,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更多的细胞受损,受损的巨噬细胞释放出非脂类“致纤维化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导致胶原纤维增生,形成以胶原纤维为中心的病灶结节——矽结节,矽结节向全肺扩展并相互融合,造成双肺弥漫性损害,纤维化不仅局限于肺内,也存在于巨噬细胞所迁移到的淋巴结内,在许多矽肺病人中已发现血清γ-球蛋白水平增高,自身抗体的存在,以及在矽肺病变中存在γ-球蛋白,故提出了矽肺发生的免疫学机制,但免疫成分似乎不参与对巨噬细胞的杀伤和纤维化形成,因此为次要发病机制。
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病灶,同时伴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矽结节常位于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直径为0.3~1.5 mm,大体标本见肺脏呈灰褐色,质地较硬,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有砂粒感或硬块感,剖面可见大小不等之结节或硬块,境界较清楚,质地致密,在结节周围肺组织可见有肺气肿,通常全肺弥漫性分布,胸膜内和外的局部淋巴结常受累,发生钙化或形成矽结节。
显微镜下见矽结节呈圆形或星芒状,中央由已发生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呈同心圆排列,结节周围有不同比例的网状纤维,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浆细胞包绕,似晕状,晕越大,病灶越活跃,用偏光显微镜可以鉴定矽结节内和沉积在肺组织里的石英颗粒。
肺门淋巴结是矽反应最早的部位,它可在胸片尚未见到矽结节之前已有淋巴结增大,大体标本可见淋巴结肿大,粘连,组织学表现与肺部相似,在淋巴结内可见到散在的非坏死性肉芽肿,随着病变的发展也可出现类似纤维化的改变,在有典型的矽结节和严重的间质纤维化时淋巴结病变可重于肺组织改变。
控制和减少矽肺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首先是要降低工作环境粉尘,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含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车间空气中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为此,应加强行业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监督和环境监测制度,建立和健全防尘机构,包括定期监测粉尘制度,评价防尘措施效果,从技术措施入手,抓好工艺改革,从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根本上消除粉尘的产生,如用无矽物质代替石英,加强湿式作业,加强密闭,通风,除尘,使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工序在密闭系统内进行,防止粉尘飞扬,加强宣传教育,制定卫生清扫制度,做到文明生产,做好就业前和定期体格检查,定期拍摄胸片,对已脱离粉尘作业者亦应定期随访,对有上呼吸道疾病,支气管肺疾病者特别是患有肺结核者,心血管疾病者均不得从事矽尘作业,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开展体育锻炼,注意营养等。
呼吸困难,胸痛,呼气音延长,肺纤维化,啰音,食欲减退,气急,呼吸音减弱,桶状胸,痰中带血丝
矽肺患者一般在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变发展,症状增多,主要表现如下:
依接尘浓度,矽尘含量及接尘年限分为慢性矽肺,急性矽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加速性矽肺等三种临床类型。
矽肺患者病程早期,往往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即使X线胸片上已有较明显的征象,仍可无表现,仅在定期体检或因其他原因作胸部摄片时才被发现肺部已有典型矽结节改变,甚至已达到Ⅱ期矽肺的改变,随着病情进展或有合并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症状轻重与肺内病变程度往往不完全平行。
1、呼吸困难:为逐渐出现缓慢进展的呼吸困难,以活动后为甚,首先病人感出气不畅或胸部压迫感,在用力时,其后在稍为用力时出现,在休息时很少有类似症状,多由于肺纤维化特别是合并肺气肿所致,也可由于合并感染引起,气急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和肺功能损害的程度以及X线表现不一定平行,晚期患者呼吸困难可极为严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不能平卧。
2、咳嗽,咳痰:有吸烟史者,可伴有咳嗽,咳痰等支气管炎症状,咳嗽主要在早晨,有时日夜间断发生,后期常有持续性的阵咳,可能由于气管和支气管内神经感受器受矽结节块的刺激所致,无痰,或仅少量黏痰,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脓性痰,咳嗽加重,单纯性矽肺咯血者少见,一般无哮鸣,除非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过敏性哮喘时,但有些病人由于气管狭窄,扭曲和因纤维化而固定,特别是晚期患者或用力呼吸时出现。
3、咯血:偶有咯血,一般为痰中带血丝,合并结核和支气管扩张时,有反复咯血,甚至大咯血。
4、胸闷,胸痛:多为前胸中上部针刺样疼痛,或持续性隐痛,常在阴雨天或气候变化时出现,与呼吸,运动,体位无关。
5、全身损害状况:不明显,除非合并肺结核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休息时有气急者应怀疑伴有严重肺气肿或肺外疾病的可能,除呼吸道症状外,晚期矽肺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体力衰弱,体重下降,盗汗等症状。
体征 :
早期矽肺多无体征,晚期患者可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体征:如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减弱等,合并感染时两肺可听到干湿啰音,晚期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时可见到一系列相应体征。
矽肺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多在正常范围,晚期矽肺血沉可增快,血矽,尿矽测定波动范围较大,矽肺患者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以α球蛋白和γ球蛋白增高为多见。
近年来,支气管肺泡灌洗作为诊断治疗尘肺的一种方法已在临床上获得推广和应用,通过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成分,生化免疫以及病因学特征的检测,对尘肺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正常不吸烟者BALF中细胞总数(5~10)×106,其中巨噬细胞(AM)占95%左右,淋巴细胞<5%,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1%,急性矽肺患者BALF中淋巴细胞可增高达40%~60%,PaCO2多无异常,但当出现严重阻塞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时,则PaO2降低,甚至在休息状态下也有明显下降,出现低氧血症。
1、肺功能检查
矽肺患者X线表现和肺功能损害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无合并症的早期矽肺患者肺功能多无明显改变,甚至X线胸片上出现严重的病变时,患者的肺功能减退也可不明显。
(1)矽肺患者肺功能改变以肺容积改变为明显,多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肺活量 (VC)降低。
(2)矽肺患者用力肺活量(FVC)降低。
(3)矽肺患者肺总量(TLC)降低。
(4)矽肺患者残气量(RV)降低。
(5)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的降低程度和FVC平行。
(6)FEV1/FVC(%)可在正常范围,重度吸烟者以及合并肺气肿者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障碍。
矽肺由于肺泡及间质的广泛纤维化,毛细血管闭塞,血流量减少,肺气肿形成,气体分布不均,弥散面积减少,致使弥散功能也常减退,尤以团块形成者显著,血pH多无异常。
2、X线表现
胸部X线是诊断矽肺的主要依据,主要表现为结节阴影,网状阴影和(或)大片融合病灶,其次为肺门改变,肺纹理改变和胸膜改变等。
(1)典型的结节阴影:矽肺在X线片上最早的表现为出现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常称为结节,结节可散在分布,或数个簇状结节聚集形成重叠影,大小相似,形态一致,密度比较接近,直径一般为1~3 mm,多分布在两肺中下野外带,以右侧为多,也可在两上肺野首先见到。
接触粉尘量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与矽肺结节阴影的表现有关,粉尘浓度大往往形成高密度典型矽结节圆形或类圆形阴影,一旦出现进展很快,表现为结节阴影增大,密度增高,邻近的结节聚集成簇,相互靠拢并发展成团块状阴影,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中等者,结节阴影比较细小,密集,最终也可形成大块阴影,但速度不如前者迅速。
(2)晚期矽结节:病灶融合成团块状大阴影,边缘清楚,伴条索阴影与肺门或胸膜相连,团块周围有肺气肿或肺大泡,主要是由矽结节的纤维增生所致,初期结节在肺内局部聚集,逐渐融合成团块状,中部密度较深,边缘较淡,随病变发展,密度逐渐均匀,轮廓渐清晰,密度增高呈大块状阴影,融合团块可呈单个或多个,多见于两侧肺上野外带,往往呈八字形或翼状或香肠状,团块也可不对称或仅在某一叶出现。
(3)团块收缩造成气管纵隔移位,变形,扭曲,心脏被牵拉移位,肺门往上移致使增粗的肺纹呈“垂柳状”,团块阴影与肺门间有条索状阴影相连,膈胸膜因粘连收缩呈现天幕状阴影,大团块由于缺血发生坏死可形成空洞,单纯矽肺的团块出现空洞者较少,往往是并发有肺结核干酪样坏死而形成空洞。
(4)肺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肺门阴影增大,密度增高,边缘模糊不清,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结钙化,在淋巴结边缘形成一层很薄而很致密的“蛋壳样”环状钙化阴影,有的可成堆出现,数组淋巴结可融合呈“桑葚状”,为矽肺特征影像,钙化程度与矽肺的严重程度或肺结核存在与否无关,甚至在无明显矽肺征象或无晚期矽肺存在下出现,虽不是矽肺所特有的一个特征,但淋巴结蛋壳样钙化往往提示有矽肺或有游离二氧化硅接触史。
(5)肺间质纤维化型,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者,结节状阴影较稀少,呈现不规则致密线条状阴影,这类阴影增多时,使肺野朦胧不清或呈“毛玻璃样”。
(6)矽肺晚期胸片上还可见到胸膜肥厚及粘连,肋间隙变窄,肋膈角消失及纵隔心包粘连等征象。
3、胸部CT对小圆形阴影和融合阴影的识别超过普通胸部X线片,高分辨率CT (HRCT)能使诊断提高10%。
一、治疗
矽肺为进行性肺疾病,即使停止接触矽尘病变仍可进展,多年来国内外为防治矽肺作了大量研究工作,迄今,对矽肺尚缺乏可靠而有效的疗法。
1、立即脱离矽作业环境。根据病情、分期、代偿功能进行劳动力鉴定,然后安排适当的无尘轻工作或休息。
2、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并发症,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加强营养,预防感染,坚持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3、药物治疗
(1)克矽平(聚-2-乙烯吡啶氮氧化物,简称P204):为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其氧原子与石英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而产生治疗作用,使巨噬细胞不受石 英粉尘的损伤,从而防止巨噬细胞死亡和矽结节的形成。每周20~40mg/kg,肌内注射,以3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1~3个月后可重复治疗。肌内注射过 程中局部反应较多,现在多以雾化吸入为主要途径,320mg/d吸入,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1个月,可用数个至10多个疗程。或按 30~40mg/kg以生理盐水200ml稀释后,40滴/min,静脉滴注,第1个月每周给药1次,第2个月每2周给药1次,第3个月以后每月给药1 次,持续治疗1年。经临床试用近期及远期疗效观察,部分病例可延缓病情进展。但矽肺的发生发展是长期缓慢的过程,由于接触粉尘量、粉尘性质、个体间的差异 等因素,对其真实疗效判断需有可靠的对照和客观的评价标准长期观察才能确定其疗效。少数病人用药后肝大、谷丙转氨酶升高但雾化吸入治疗不良反应甚少。
(2)哌喹类药物:磷酸哌喹(抗矽14)为抗肿瘤药物,同时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国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其具有防治效果,并经10年临床验证表明该药 不仅可阻止某些矽肺发展,而且还可使某些病变好转。目前认为对呈现融合灶及新形成的结节性病变或病变发展较快的急性和快速性矽肺有一定疗效。而对长期稳定 或进展缓慢者疗效较差。用于矽肺预防每次400mg,10~15天口服1次,用于治疗每次500~700mg,每周1次,半年为1个疗程,间歇1~2个 月,连用3~4个疗程,总疗程2~5年。羟基磷酸哌喹(抗矽1号)首次口服0、5g,以后每次用0、2g,每周2次,6个月为1个疗程,间歇3~6个月, 共用3~4个疗程。
磷酸哌喹的毒副作用主要为少数病人出现口干、面唇麻木、头昏、嗜睡等反应,多在数小时内消失,部分病人出现谷丙转氨酶或锌浊度一过性轻度升高,不 影响用药。大剂量磷酸羟基哌喹的慢性毒性的主要靶器官为肝和眼球,给药期间应对肝功能和视觉定期监测,必要时及时停药。
(3)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为从粉防己科千年属植物防己根块中提取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经我国学者多年实验研究证明能使矽肺内胶原含量减 少,胶原性质发生改变,可溶性胶原含量相对增加。形态上更可见到胶原纤维有崩解、消散的现象。临床应用对急性及快速性矽肺疗效较好。团块周围雾状阴影消 散,团块缩小。部分团块中心的密度减低,阴影显得稀疏、浅淡。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可能是现今所发现治疗急性及快速进展型矽肺较为满意的药物。
本药为口服药,自消化道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肝、脾、肾上腺、肾及肺内,其主要药理机制为抑制肺巨噬细胞分泌超氧离子、过氧化氢及致纤维化因子等,从而 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前胶原,阻止其交联聚合成胶原。对已形成的矽结节病灶中的胶原,可促进其降解。每天口服200~300mg,分2~3次饭后服用,每周 服6天,6个月为1个疗程,以后每隔3个月服半年,共服4个疗程。经上述治疗,X线胸片吸收好转可占28、2%,病变稳定者58、5%。有的矽肺患者服药 半年左右,X线胸片呈现大结节阴影明显缩小,密度降低,但停药数月后,结节影又可逐渐增大。
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一般在用药2~3天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半个月左右可减轻或消失。另外还可有皮肤瘙痒, 皮肤色素沉着,肝大,肝功能异常等。如治疗后出现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时,应施行保肝疗法并暂时停止治疗,密切观察。
(4)铝制剂包括柠檬酸铝、山梨醇铝等:柠檬酸铝于1986年通过鉴定,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柠檬酸铝紧密覆盖于石英尘粒表面,减弱其毒性作用,保护肺巨 噬细胞,从而减弱其致纤维化作用。柠檬酸铝为肌内注射药,10mg每周臀部肌内注射1次,每3个月为1个疗程,间歇1个月再开始下1个疗程,一般应用4个疗程。部分病人注射局部形成硬结而影响病人继续治疗。
(5)矽宁(xinin)、替洛隆(梯络龙,tilorone):系小分子口服干扰素诱导剂,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的疗效,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毒性 作用较大,为此,按梯络龙的化学结构,在合成一系列梯络龙衍生物中发现矽宁对大鼠及狗的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的疗效。矽宁具有保护肺巨噬细胞,抑制其分泌超氧 离子、过氧化氰、白细胞介素-1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中磷脂含量及其组分。该药自消化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主要分布于肝、肾上腺、肾及肺等脏器。矽宁以原形结构 从尿、粪中排出甚少,可能在体内转化。该药正在临床中试用研究。
(6)黄根:是广西地方区域性中药,60%醇提取水溶部分是治疗矽肺的有效部分,植化实验从黄根有效物中分离出含铝量为7、1%的结晶物。大鼠和犬口 服或肌内注射黄根提取物5min血浆即可测得铝化合物,1~2h达高峰,4h开始缓慢下降,药物半衰期为18h。黄根经广西药物研究所加工提取为片剂口服 药,2次/d,6片/次,6个月为1个疗程,间歇3个月,总共治疗4疗程。毒副作用主要为部分病人在用药最初几天,有胃肠不适,影响食欲,口干,便秘,口 服半年以上,部分病人出现蛋白尿,有报道长期用药可出现视力改变。
(7)华北煤矿医学院1982年在矽肺药物筛选中,证明色甘酸钠对大白鼠实验性矽肺有较好的疗效。该药于1984年通过鉴定。
色甘酸钠为粉雾剂,每人每次用色甘酸钠40mg (临时用生理盐水溶解),经超声雾化后吸入,每次10~15min,1次/d,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用色甘酸钠治疗的病人,每 3~6个月做血、尿常规化验,肝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对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用色甘酸钠治疗煤矽肺2年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4、合并症治疗:矽肺合并肺结核者病情进展迅速,常耐药,难以控制,因此对二、三期矽肺应常规反复查痰中结核杆菌,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应采用三联或四联用药,疗程至少2 年。若有空洞者还需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5、支气管肺泡灌洗:对于短期吸入高浓度矽尘,表现为肺泡蛋白沉着症样改变的病例可试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二、预后
矽肺合并肺结核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死于肺结核者为34.25%,死于心血管疾病占16.51%。
1、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会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精神负担。病人能够安心治疗,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患者因长期受病痛折磨,常出现不正常的行为或对抗行为,我们应给以充分理解,关心体贴患者,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他们与疾病做顽强的斗争,保持乐观态度,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2、保持呼吸道通畅
目前对矽肺病的防治还无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由于矽肺病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持续给氧仍是一种必要的有效的治疗措施。氧流量一般为1~3L/min,浓度为25%~31%,可采用面罩、鼻塞或鼻导管法给氧。在护理中指导病人:注意安全,保持输氧管道的通畅,寒冷季节,湿化瓶内加温水,湿化氧气,避免冷空气刺激而加重呼吸道痉挛。要及时清除口腔、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瓶、鼻氧管,每日更换1次,两侧鼻孔更换吸氧,以保护鼻黏膜。
3、肺功能锻炼
辅导病人心肺功能锻炼,做缩唇式呼吸和呼吸操,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有助于体内二氧化碳的排出,具体方法是:嘱患者取仰卧位,手放在胸骨下端双侧肋缘交界处,吸气时令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口哨样,让气体均匀的从两唇之间溢出,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在呼气时将手轻轻的向下压迫,吸气时仍用力向下压迫,让腹肌对抗自己的手,一般连续5~7次后休息1次,再继续进行。经过锻炼,患者的通气功能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患者活动时的耐受能力。
宜吃食物
1、宜多吃高蛋白质、多维生素和含钙质丰富的食品; 2、宜多吃新鲜瓜果蔬菜; 3、宜吃有清热、利尿、化痰、止咳作用的食品; 4、宜吃具有吸附或排除矽尘作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油腻食物; 3、忌煎烤油炸食物。
矽肺食疗方
矽肺是由于吸入粉尘而引起的,多表现为痰淤阻滞,故以化痰软坚为食疗原则,可选食萝卜、荸荠、昆布、苡仁等,或榨汁饮服,或加水煮食。
在痰淤阻滞的同时,还常见气阴亏虚,咳嗽有痰,咽中梗痛、声音嘶哑等,可选食百合、梨、藕、罗汉果、枇杷、萝卜、罗卜等补肺益阴。
矽肺晚期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结核、内发性气胸、肺原性心脏病等,虚损明显,宜补虚固本以求强身、可食用百合党参炖猪肺、黄芪炖鸡、虫草烧鸭、桂圆参蜜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