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伤后低颅内压综合征是指外伤病人侧卧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小于7.84kPa(80mmH2O),由低颅内压引起的以直立性头痛,恶心、呕吐,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与颅内压增高相类似,只因处理方法各异,必须慎加区别。
(一)发病原因
外伤后低颅内压综合征常见于以下情况:伤后脑血管痉挛,休克,严重脱水,低血钠等,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功能受抑制,使脑脊液产生过少;脑脊液漏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及脑脊液自针孔流出蛛网膜下腔,可使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量减少。
(二)发病机制
正常颅内压的范围,由腰椎穿刺测定应在7.84~11.8kPa(80~120mmH2O)之间,一般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表现为低颅压者较少,间或有些病人伤后早期曾经有过颅内压升高,嗣后又出现颅内低压。
外伤后低颅内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脑脊液的产生减少或吸收流出过多可能与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发生头痛的原因可能与颅内血管受到牵扯或推压有关;与颅内容量减少而使脑膜的张力产生顺应性变化有关;或与颅腔容量代偿性调节,使血量与脑脊液量互补,所引起的颅内血管扩张有关。
如有脑脊液漏,应及时进行治疗,低血钠脱水病人及时补充血容量及钠盐。
恶心,意识障碍,头昏,低颅压综合征,麻痹,血压偏低,脉搏细速,厌食,失水,眩晕
1.头痛
其特点是平卧头低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直立时加重,在头外伤后1~2h出现,常见于前额及后枕部,严重时可遍及全头并向颈,背,肩,下肢放射,在伤后2~3天之后头痛最为突出。
2.恶心,呕吐,眩晕
常发生于头位变动,剧烈头痛之后,可出现头昏目眩,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可有脉搏细速,血压偏低,畏光,乏力,厌食,失水及颈僵等表现,面颈部皮肤可有阵发性潮红,厌食,乏力等表现。
4.神经系统查体
多无阳性体征,有个别患者因脑组织失去脑脊液的托浮和衬垫作用,使脑神经直接受到挤压或牵扯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及展神经麻痹,注意与颅内压升高相鉴别。
腰椎穿刺:侧卧位腰椎穿刺颅内压<7.84kPa,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奎根试验阴性可排除蛛网膜下腔梗阻,鞘内注入生理盐水使颅内压升高时症状缓解。
(一)治疗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的治疗,可因不同的病因而略有差异,但基本原则相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1.卧床休息,可采取平卧或头低脚高位。
2.增加液体输入量,每天可给予超过正常需要量1~2L的液体。
3.扩血管及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药物治疗 可吸入含52的氧气,每小时吸5~10min,CO2具有扩张脑血管,促进脑脊液分泌作用;可静脉滴注低渗盐水(0.5%的低渗盐水500~1000ml/d),亦有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作用。用0.5%普鲁卡因(奴夫卡因)10ml行左、右侧颈交感神经节交替封闭,1次/d,可使颅内血管扩张;经脑室内注入生理盐水或过滤空气10~15ml或经腰穿鞘内注射15~20ml生理盐水或空气,不仅能直接充填蛛网膜下腔容积,同时有刺激脑脊液分泌的作用,但是有腰椎穿刺后残留穿刺孔漏液之弊。其他可刺激脑脊液分泌的药物有:罂粟碱、麻黄碱(麻黄素)、肾上腺素、咖啡因、皮质类固醇、毛果芸香碱、右旋硫酸苯异丙胺等,但效果均不肯定。
4.腰穿鞘内注入过滤的空气或生理盐水30ml/次,其作用:一方面可使颅内压升高,另一方面也可刺激脑脊液分泌。脑室内注入可避免腰穿后穿刺针孔漏出脑脊液之弊。
5.病因明确者,针对病因及时处理 如脑脊液漏修补术,低血钠脱水病人及时补充血容量及钠盐。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宜吃食物
1.宜吃营养神经的食物; 2.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 3.宜吃DHA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烟酒及咖啡;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饮食 饮食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少吃薰、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酒类、生葱姜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