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外阴疖病为外阴皮肤毛囊或汗腺被侵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等病菌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疖,又称疔。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感染,经久不愈,称为疖病。外阴疖及外阴疖病与外阴毛囊炎病原菌相同。

病因

病菌感染(50%):

由于外阴部潮湿多汗,皮肤易受摩擦破损,细菌便由此侵入而发生疖肿,此外,维生素缺乏以及外阴阴道炎患者,糖尿病,肾炎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皆易发病;外阴瘙痒症患者,不注意清洁外阴者,也亦易发生感染。

发病机制:

大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溶血素,肠毒素和表皮剥脱性毒素,其对外抵抗力较强,干燥情况下能生存数月,加热80℃30min才能被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较强,常在局部形成脓肿,炎症也可扩展到皮下组织。

展开
预防

预防疖病的复发最主要是防止自家接种,鼻腔带菌是疖病复发的重要因素,其次是肛周及相邻区的带菌,因此对这些部位应每天用抗菌肥皂清洗,勤换内衣裤,常洗手,用抗生素软膏涂布鼻翼,2次/d;鼻腔内涂杆菌肽或莫匹罗星软膏,2次/d,全身口服抗生素,利福平0.5g合并氯唑西林钠0.5g,4次/d,共10天。

此外,可用多价葡萄球菌或自家疫苗作皮下或肌内注射,疖病患者常为血清锌低值,服硫酸锌口服液后使血清锌值恢复正常,有助于预防疖病。

展开
症状

会阴溃疡,疖肿,皮肤痛,皮肤出现硬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外阴疖病多发生在大阴唇外侧,重者可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全身发热,开始时外阴皮肤毛囊处发生红点,疼痛,发硬,略高于周围皮肤,继而逐渐增大成圆形紫红色的硬结,皮肤肿胀紧张及疼痛,硬结边缘不清楚,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触痛,以后疼痛加剧,硬结的中央变软,表面皮肤变薄并有波动感,随之,中央顶端出现黄白色点,不久破溃,脓液排出后疼痛立即缓解减轻,周围红肿也随之消退,最终愈合形成瘢痕组织,多发性外阴疖病,引起的患处剧烈疼痛,影响工作和休息。

展开
检查

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行脓液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展开
治疗

1.病变严重或有全身症状者应口服或肌注或静滴抗化脓性感染药物,必要时可根据脓液培养及药敏选择抗生素。

2.局部治疗: 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擦干后未形成脓头者可用2%碘酊外涂,或每天外敷10%鱼石脂软膏、芙蓉叶软膏。已形成脓肿者应立即切开排脓引流,不可挤压,以免引起血行扩散。

3.物理治疗: 病变早期可采用热水袋热敷,75%乙醇湿热敷紫外线、超短波透热疗法等,均有助于减轻疼痛炎症消散或促进脓肿成熟软化。

展开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外阴疖病饮食宜忌

1、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糖类丰富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浆、蛋类、肉类等。

2、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香蕉、草莓、猕猴桃、白菜、青菜、油菜、香菇、紫菜、海带等。

3、疼痛宜吃淡菜、甜菜、绿豆、萝卜、鸡血。

4、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

5、增强体质、预防转移宜吃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海参、薏米、核桃、石龙子、针鱼。

1、禁食发物。如鱼类、虾、蟹、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食后会加重阴部的瘙痒和炎症。

2、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3、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增加白带的分泌量,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4、戒烟戒酒。烟酒刺激性很强,会加重炎症。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