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潴留(gastric retention)或称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是指胃内容物积贮而未及时排空,凡呕吐出4~6小时以前摄入的食物,或空腹8小时以上,胃内残留量>200ml者,表示有胃潴留存在。本病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种,前者包括消化性溃疡所致的幽门梗阻,及胃窦部及其邻近器官的原发或继发的癌瘤压迫、阻塞所致的幽门梗阻。
功能性胃潴留多由于胃张力缺乏(gastric atony)所致,此外,胃部或其他腹部手术引起的胃动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以及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均可引起本病,尿毒症,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全身或腹腔内感染,剧烈疼痛,严重贫血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和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也可致本病。
开始吃饭时,应给少量的米汤,藕粉等清淡流质食物,每次限30~60毫升,如无不适,可逐 渐加至150毫升,凡有渣及牛奶等易产气的流质均不宜食用。
腹痛,钝痛,空腹时腹部有振水声者,脱水,体重减轻
如有呕吐宿食,空腹时腹部有振水声者,即胃潴留,进食4小时后,可从胃管自胃腔抽出食物则获证实。
胃肠钡餐检查时,钡剂在4小时后仍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均为本症之佐证,应注意器质性和功能性胃潴留的鉴别,前者胃蠕动增加,后者胃张力降低,胃蠕动减少。
呕吐为本病的主要表现,日夜均可发生,一天1至数次,呕吐物常为宿食,一般不含胆汁,上腹饱胀和疼痛亦多见,腹痛可为钝痛,绞痛或烧灼痛,呕吐后症状可以暂时获得缓解,急性患者可致脱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患者则可有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严重或长期呕吐者,因胃酸和钾离子的大量丢失,可引起碱中毒,并致手足抽搦。
体格检查可见脱水表现,上腹部膨隆,中上腹压痛并伴振水声,见到胃型,且有自左向右的胃蠕动波增强者,多提示胃出口处阻塞;如只见到胃型而无蠕动波则提示为胃张力缺乏。
(1)血液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血气分析检查提示酸碱平衡紊乱,部分患者可有尿素氮升高。
(2)胃肠X线检查:X线下提示钡剂在4小时后仍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
(3)超声波:胃肠超声波可见上腹或左上腹部可探及囊实性肿块,即胃型,内为无回声区,有漂浮光点及光团,随体位向重力低位移动,下胃管抽吸后,肿块亦随之缩小。
(4)胃镜检查:胃镜下可见大量的滞留物。
(5)胃管吸收:胃管可吸出4小时前摄入的食物。
1、一般治疗:给予少渣饮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
3、对症治疗,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胃复安,吗丁啉)。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宜吃食物
1、宜吃半流质饮食;2、宜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3、宜吃松软、易消化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过热、过冷的食物;2、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3、忌吃油炸、不宜消化的食物。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