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脆骨病或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是一组以骨骼脆性增加及胶原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还常常累及其他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牙齿等,其特点是多发性骨折、蓝巩膜、进行性耳聋、牙齿改变、关节松弛和皮肤异常。本病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但也有少数为单发病例。  

病因

遗传(30%):

本病病因不明,为先天性发育障碍,男,女发病相等,可分为先天型及迟发型两种,先天型指在子宫内起病,又可以再分为胎儿型及婴儿型,病情严重,大多为死亡,或产后短期内死亡,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迟发型者病情较轻,又可分为儿童型及成人型,大多数病人可以长期存活,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5%以上的病人有家族史。

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可为散发病例,蓝巩膜的传递为 100 %,听力丧失依年龄而异,散发病例多因新突变所引起,常与父母高龄有关。

基因突变(30%):

成骨不全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组成 I 型胶原的 α 1 或α 2 前胶原( Pro- α 1 或 Pro- α 2 )链的基因(即 COL1A1 和 COL1A2 )的突变,导致 I 型胶原合成障碍,结缔组织中胶原量尤其是 I 型胶原含量下降,胶原是骨骼,皮肤,巩膜及牙本质等组织的主要胶原成分,因而这些部位的病变更明显。

其他因素(30%):

主要表现在构成全身皮肤,肌腱,骨骼,软骨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发育不良,有作者报道,病人的胶原组织中脯氨酸的成分过多,当病人口服脯氨酸后,血内脯氨酸的高峰较正常小儿低。

在骨骼方面主要是成骨细胞生成减少或活力减低,不能产生碱性磷酸酶,或者两种情况均兼而有之,以致骨膜下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受到障碍,不能正常成骨,组织学的改变是松质骨和皮质骨内的骨小梁变得细小,并钙化不全,其间尚可见成群的软骨细胞,软骨样组织和钙化不全的骨样组织,而骨的钙盐沉积进行正常,上述的病理变化造成骨质脆弱和骨质软化。

展开
预防

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可为散发病例,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生育时应到医院做咨询或检测,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新生儿成骨不全。

展开
症状

骨质疏松,脊柱后突,螺旋形骨折,头颅增大,耳硬化症,耳聋,儿童反复骨折,心脏畸形,面部畸形,肾结石


关于成骨不全,目前有

(1)胎儿型:病情严重,常见许多分类方法:根据第1次发生骨折的时间早晚,分为先天型及迟发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3型;Sillence于1979年根据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将其分成4种类型,这一分类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1.根据病情轻重分型颅骨骨化不全,胎儿期已有多次骨折,大多是死胎或生后短期夭折。

(2)婴儿型:较少见,出生后可有骨折,以后较轻微的外伤,甚至无外伤都可造成多发性骨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蓝色巩膜及韧带松弛多见。

(3)少年型(迟发型):病情最轻,出生时可以没有骨折,儿童期容易发生骨折,到青春期后有自动改善的趋势,20岁前后可因耳硬化造成耳聋。

2.根据遗传方式及临床表现(Sillence)分型

Ⅰ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特点是骨质脆弱,生后骨折,蓝巩膜,其中又以牙齿正常为A型,成牙不全为B型。

Ⅱ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在围生期死亡,存活者表现为深蓝色巩膜,股骨畸形和串珠肋。

Ⅲ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生时有骨折,因多次骨折骨骼畸形进行性加重,巩膜和听力正常。

Ⅳ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巩膜和听力正常,仅表现为骨质脆弱。

3.成骨不全的临床表现

本病以骨骼发育不良,骨质疏松,脆性增加及畸形,蓝色巩膜及听力丧失为特征,但临床差异很大,重者出现胎儿宫内多发骨折及死亡,轻者至学龄期才有症状,并可存活至高龄,广泛采用的临床分类方法是 Sillence 的四型分类法,Sillence等(1979)从遗传发生学角度将成骨不全分为四型,此种分型方法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1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蓝巩膜,只表现轻度骨畸形;2型相当于过去的先天型;3型为严重型,很多病例呈现宫内发育延迟,初生后即出现骨折,临床上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畸形,婴儿期表现蓝巩膜,儿童期以后则不显著,这一类型病人一般可以存活到成年;4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无蓝巩膜,中度骨关节畸形,虽无宫内发育延迟,一般发育速度慢,身材矮小,反复骨折是成骨不全的特征,以横断骨折,螺旋形骨折最常见,约15%的骨折发生在干骺端,骨折后可以有大量骨痂增生,多数可以愈合,但往往残留畸形,文献中有因4根长骨骨折后大量骨痴增生,导致高排出性心力衰竭及大量骨痴增生引起间隔综合征的报道,骨折不愈合易发生于进行性畸形加重反复骨折的部位,3型多于4型,局部可呈现萎缩或增殖改变。

4岁时,70%的I型成骨不全患儿可以独立步行,1/3的4型患儿可以走或爬,而3型患儿此时还不能独立坐稳,10岁时,80%的3型患儿可独立坐稳,20%的患儿可 扶拐短距离行走, 50%1型与4型患儿牙齿形成缺陷,80%以上的3型患儿牙齿形成不全,并发先天性心脏畸形在3型也并非罕见,个别病例因耳硬化症造成听力障碍,近来文献中还有合并肾结石,肾乳头钙化及糖尿病的报道。

(一)骨脆性增加 轻微的损伤即可引起骨折,严重的病人表现为自发性骨折,先天型者在出生时即有多处骨折,骨折大多为青枝型,移位少,疼痛轻,愈合快,依靠骨膜下成骨完成,因而常不被注意而造成畸形连接,长骨及肋骨为好发部位,多次骨折所造成的畸形又进一步减少了骨的长度,青春期过后,骨折趋势逐渐减少。

(二)蓝巩膜 约占90%以上,这是由于患者的巩膜变为半透明,可以看到其下方的脉络膜的颜色的缘故,巩膜的厚度及结构并无异常,其半透明是由于胶原纤维组织的性质发生改变所致。

(三)耳聋 常到11~40岁出现,约占25%,可能因耳道硬化,附着于卵圆窗的镫骨足板因骨性强直而固定所致,但亦有人认为是听神经出颅底时受压所致。

(四)关节过度松弛 尤其是腕及踝关节,这是由于肌腱及韧带的胶原组织发育障碍,还可以有膝外翻,平足,有时有习惯性肩脱位及桡骨头脱位等。

(五)肌肉薄弱。

(六)头面部畸形 严重的颅骨发育不良者,在出生时头颅有皮囊感,以后头颅宽阔,顶骨及枕骨突出,两颞球状膨出,额骨前突,双耳被推向下方,脸成倒三角形,有的患者伴脑积水。

(七)牙齿发育不良 牙质不能很好的发育,乳齿及恒齿均可受累,齿呈黄色或蓝灰色,易龋及早期脱落。

(八)侏儒,这是由于发育较正常稍短,加上脊柱及下肢多发性骨折畸形愈合所致。

(九)皮肤疤痕宽度增加,这也是由于胶原组织有缺陷的缘故。

展开
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

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的缺乏及普遍性骨质稀疏。

①在长骨表现为细长,骨小梁稀少,呈半透光状,皮质菲薄如铅笔画,髓腔相对变大,严重时可有囊性变,骨两端膨大呈杵状,可见有多处陈旧性或新鲜骨折,有的已经畸形连接,骨干弯曲,有一些畸形是因肌肉附着处牵拉所致,如髋内翻,股骨及胫骨呈弓形,某些病人在骨折后会形成丰富的球状骨痂,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使人会误诊其为骨肉瘤,另有一些病人的骨皮质较厚,称“厚骨型”,少见。

②颅骨钙化延迟,骨板变薄,双颞骨隆起,前囱宽大,岩骨相对緻密,颅底扁平,乳齿钙化不佳,恒齿发育尚可。

③椎体变薄,呈双凹形,骨小梁稀少,椎间盘呈双凸形代偿性膨大,可以有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

④肋骨从肋角处向下弯曲,常可见多处骨折,骨盆呈三角形,盆腔变小。

关节:主要有以下4种改变:

①部分患者因骨软化可引起髋臼和股骨头向骨盆内凹陷;

②骨干的膜内成骨发生障碍可致骨干变细,但由于软骨钙化和软骨内成骨依然正常,而使组成关节的骨端相对粗大;

③部分病人骨骺内有多数钙化点,可能由于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软骨内钙质未吸收所致;

④假性假关节形成,由于多发骨折,骨折处形成软骨痂,X线片上看上去很像假关节形成。

骨骼:早发型与晚发型成骨不全的骨损害表现有所不同,早发型者多表现为全身长骨的多发性骨折,伴骨痂形成和骨骼变形;晚发型者有明显骨质疏松,多发骨折,长骨弯曲或股骨短而粗呈“手风琴”样改变,骨干过细或骨干过粗,骨呈囊状或蜂窝样改变,长骨皮质缺损毛糙,肋骨变细,下缘不规则或弯曲粗细不一,手指呈花生样改变,牙槽板吸收,脊椎侧凸,椎体变扁,或椎体上,下径增高,也可表现为小椎体,椎弓根增长,颅骨菲薄,缝骨存在,前后凸出,枕部下垂,四肢长骨的干骺端有多数横行致密线,干骺端近骺软骨盘处密度增高而不均匀,MRI和CT检查可发现迟发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病灶处有增生性骨痂形成,有时酷似骨肿瘤。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胎儿的骨骼系统可早期发现先天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Garjian等的经验显示,三维超声可得到立体解剖定位,故优于二维超声检查,前者更易发现头,面部和肋骨的畸形。

3、实验室检查:

一般均正常,有时可以有血硷性磷酸酶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外伤骨折后,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极严重者有血浆钙及磷的减低,但极少见。

患者血钙,磷和ALP一般正常,少数病人ALP也可增高,尿羟脯氨酸增高,部分伴氨基酸尿和黏多糖尿,有2/3的患者血清T4升高,由于甲状腺素增高,白细胞氧化代谢亢进有血小板聚集障碍。

展开
治疗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无特殊治疗。主要是预防骨折,要严格的保护患儿,一直到骨折趋减少为止,但又要防止长期卧床的发症。对骨折的治疗同正常人。但骨折愈合迅速,固定期可短。在矫正畸形方面,近年来有人将畸形的长骨多处截断,穿以长的髓内针,纠正对线,并留在骨内以防止再骨折。如皮质太薄,手术有困难时,可用异体骨移植。对失听患者,可做镫骨切除。50%~70%的病儿有脊柱侧突畸形,可用支架保护。若脊柱侧弯超过60°时,应矫正后作脊柱融合术。对老年妇女可应用雌激素以减少严重的骨质疏松。文献上有人试用降钙治疗本病,但疗效不肯定。   

(一)治疗 

1.生长激素: 生长不足是OI的临床特征之一。一些OI病人的GH/IGF-1轴功能低下。生长激素对OI有一定疗效,可加大可交换钙钙池,钙含量增加(男性更明显),有利于骨矿化。生长激素可促进胶原合成,治疗12个月后,骨的纵向生长速度增加(骨龄无变化)、骨折率减少。这是由于生长激素可增加骨钙素合成,促进矿化,使BMD升高。Ⅲ、Ⅳ型的OI患儿(1~4岁)存在生长停滞期。应用0.1~0.5U/(kg•d)的生长激素治疗,每周6天,6个月后可增加剂量,不少患儿骨的直线生长速度增加。荷兰学者报道,首批20例患儿的中期治疗结果满意。   

2.细胞置换: 是指用完全正常的细胞通过骨髓移植来转换携带突变基因的细胞。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法对全部骨组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尚不能肯定置换能够成功。目前尚未弄清正常细胞需达到何种程度才能减轻临床症状,理想治疗尚在探索之中。   

3.二膦酸盐: Plotkin等使用二膦酸盐(如帕米膦酸二钠,pamidronate)注射可改善3岁以下重症OI患者的预后。每个循环3天,共治疗4~8个循环,pamidronate的总用量为12.4mg/kg,经治疗后,BMD增加86%~227%,Z值从-6.5±2.1降至-3.0±2.1,骨折率下降。   

4.康复

(1)许多OI患儿伴有长骨矢面和(或)冠面弯曲:如胫骨矢面弯曲超过40°就容易骨折。这种程度的弯曲常伴有顶屈背屈运动幅度减小。应告知患儿父母,患儿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较大;当弯曲超过40°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2)OI患儿出现背痛:常表现胸、腰椎多处压缩性骨折和(或)脊柱侧弯。治疗包括热疗和对症处理。疼痛明显者可应用药物止痛。如:①降钙素对骨折和骨质疏松所引起的疼痛有效。②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缓释片、吡罗普康和吲哚美辛等)及外用霜剂(如吲哚美辛、优迈霜等)。

5.截骨矫形术: 有些患儿在儿童时期曾行多处截骨术,以减少骨折发生率和预防下肢弯曲。手术可改进肢体畸形,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6.治疗展望: OI的治疗希望在于使用成骨性干细胞和生物材料作矫形修复。重组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已试用治疗OI模型动物。Ⅰ、Ⅳ型OI患者可长期存活,而Ⅱ、Ⅲ型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衰、呼吸道并发症或神经损害、颅内出血及意外创伤等。

(二)预后

畸形轻者预后较好,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及至成年,由于过去曾发生多次骨折,下地活动受限,造成严重残废。

展开
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磷元素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锌元素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含有碳酸的食物;2.忌吃含有磷酸的食物;3.忌吃寒凉的食物。


成骨不全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辣、燥热动血的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