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桡骨为前臂的两根长骨,尺骨位于前臂内侧,是较长骨,可分为一体两端。位于小手指的一侧,较易骨折。桡尺骨双骨折甚常见多发生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四种畸形。尺骨干单骨折极少见因有桡骨支持移位不明显,除非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一般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扭转暴力造成。
跌倒手掌触地,暴力向上传达桡骨中或上1/3骨折,残余暴力通过骨间膜转移到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所以骨折线位置低,桡骨为横型或锯齿状,尺骨为短斜型,骨折移位。多见打击或机器伤,骨折为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
受外力同时,前臂又受扭转外力造成骨折,跌倒时身体同一侧倾斜,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发生双骨螺旋性骨折,多数由尺骨内上斜向桡骨外下,骨折线方向一致,尺骨干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
本病主要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除了防止外伤外,重点是要预防本病的并发症,可有以下的一些预防措施:
(1) 复位要求准确,尽量达到解剖复位。
(2) 清创及时,彻底,强调术前,术中应用抗生素。
(3) 把握手术适应证。
(4) 根据骨折固定原则选用内固定材料,选用钢板的长度应大于骨干直径的5 倍,髓内针长度需超过骨折端8~ 10cm ,才能达到相对牢固的固定。
(5) 骨质缺损时,尽量植自体松质骨。
(6) 外固定位置固定前臂旋后20 度为佳,此时骨间膜紧张,以防挛缩,固定也最稳定,关节旋后位功能恢复亦最佳。
(7) 术中操作轻柔,骨膜剥离尽量少。
(8) 术后适当抬高患肢及合理使用脱水剂消肿,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前臂外伤后疼痛,青枝骨折,桡骨茎突部局限性疼痛,前臂旋转痛,桡骨茎突剧痛,前臂旋后功能受限
本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畸形及压痛,可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前臂活动受限,儿童常为青枝骨折,有成角畸形,而无骨端移位,有时合并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伤,要注意检查。
本病根据其外伤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初步确诊,但还应使用一些辅助检查的方法帮助进一步诊断,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照片应包括肘,腕关节,以了解有无旋转移位及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1、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复位时患者平卧,患肩外展90°,屈肘90°。一助手握住肘上部,另一助手握腕部,作对抗拔伸牵引。桡骨上1/3骨折,骨折近端向桡侧和旋后移位,而远端向尺侧和旋前移位,故牵引时应逐渐由中立位改成旋后位。矫正骨折重叠移位,因肌肉丰厚,骨间隙狭窄,可用推挤法进行整复。一手拇指将骨折远端推向桡、背侧,另一手拇指将近端推向尺、掌侧,使断端接触,然后利用轻旋后摇晃,使骨折残余移位得以矫正,并使骨折端紧密接触。桡骨中1/3及下1/3骨折,则将前臂置于中立位拔伸牵引,矫正骨折重叠移位,先进行夹挤分骨。然后在牵引分骨下,用托提的方法矫正尺侧移位。同时作轻微的摇晃以矫正骨折的残余移位,对有掌、背侧移位的可直接用推挤的方法来矫正前后移位。固定用四块夹板,尺侧不超腕关节,作夹板固定,并放置分骨垫。上1/3骨折在桡恻放一小平垫。以防止向桡侧移位。先放掌、背侧板,再放尺、桡侧板。下1/3桡侧夹板下端超关节,将腕固定尺偏位。对有背侧、掌侧移位的可用二点加压法放置压垫。夹板用四条布带缚扎固定。屈肘90°,固定前臂于中立位,悬吊胸前4~6周。解除夹板。
2、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复位的方法同前,只是在复位完好后,在无菌操作下,从桡骨茎突处穿入一髓内针,并在透视下进行穿针,使骨折的远、近端对位。使用三棱针为理想,可以防止旋转。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宜吃食物
1、宜吃含钙磷元素丰富的食物; 2、宜吃消炎止痛的食物; 3、宜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刺激性的饮料;如黄酒、白酒、啤酒; 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粽子、螺丝肉、年糕。
尺桡骨干骨折食疗方
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方2 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 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方4 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 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方8 紫丹参50克,洗净,加水煮,取汁,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黄豆250克同煮,待烂熟,加入少量桂皮、盐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捣烂,热黄酒冲服250克,余渣敷患处,约半日“各各”有声即好。用于骨折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