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急性胃炎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 急性胃炎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慢性胃炎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专家指出,慢性胃炎病因医学临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
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专家指出,慢性胃炎病因医学临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
1.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
2.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3胃酸缺乏。
4.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
一、远离化学刺激
如口服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利血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而致急性单纯性胃炎的发生。
二、避开病菌因素
急性胃炎的诱发原因常见的是由于不洁饮食所致的急性胃炎,常见的细菌感染为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沙门菌属内毒素及嗜酸杆菌。幽门螺杆菌在急性感染期也出现急性胃炎,若未能消除可能转化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病毒感染因素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
三、其他因素:
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维生素缺乏病、小肠吸收不良及晚期癌肿等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
恶心与呕吐,反酸,上腹不适,胃阳虚,吐黄水,胃肠道胀气,厌食,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
1.急性胃炎发病急骤,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2.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3.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个别伴有黏膜糜烂的患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确诊胃炎的主要方法。
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还可以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乏。
萎缩性胃炎可在血液中检测出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或胃泌素抗体。
急性胃炎的检查
1、少数病人需行胃、肠x线钡餐。
2、胃镜,必要时行胃粘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检查。
3、必要时行胃液分析,测定基础泌酸量、最大泌酸量及胃液ph值。
急性胃炎
1.一般治疗: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0.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
慢性胃炎
尚无特效疗法,一般主张无症状者无需进行治疗。若有症状可参考下列方法进行治疗:
1.避免引起急性胃炎的因素:如戒除烟酒,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药物,如NSAID等。
2.饮食治疗:原则与溃疡病相似,多次少餐,软食为主,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更重要的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多年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食谱。
3.药物治疗:Hp相关性胃炎需进行根除Hp的治疗。而其他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转,因此主要是对症治疗。
1.避免坚硬、粗糙、纤维过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亦须避免过酸、过辣、香味过浓、过咸和过热的食物。食物应营养丰富而又易于消化。
2.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和唾液充分混合。进食要定量和少食多餐。
3.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避免晚起或过度劳累。避免在情绪紧张、愤张、抑郁、过分疲劳时勉强进食。
4.如病人突然出现大量呕血或黑粪,且有冷汗和脉速、血压波动,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宜吃食物
1、宜吃细软食物为主; 2、宜吃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3、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酸性食物及酸性水果。
1、去除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大量呕吐及腹痛剧烈者应暂禁食。
2、大量饮水:因呕吐腹泻、失水量较多,宜饮糖盐水,补充水和钠。
3、流质饮食:急性发作期最好用清流质,如米汤、藕粉等;以咸食为主,症状缓解后,渐增加牛奶、蒸蛋羹等。然后再用少渣清淡半流质饮食,继之用少渣软食。
4、饮食选择:病情好转后可给予少渣半流质饮食,继而用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