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细菌或邻近组织的炎性病灶,如咽旁脓肿以及局部损伤继发感染等,因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其炎症扩散,可导致本病。该病治疗时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早期局部热敷、理疗或涂消炎膏,如鱼石脂膏,使炎症吸收或局限。一旦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引流的切口做在腮腺肿胀的最突起处,与面神经平行。如脓肿范围广泛,切口可紧贴耳廓前方,经颞骨颧突垂直向下,然后紧贴耳垂弯向后方到乳突尖。使与皮肤附着紧密的腮腺筋膜广泛暴露,然后在筋膜上做多个平行个面神经支的切口,用血管钳自切口伸入,慢性撑开引流。
由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细菌或邻近组织的炎性病灶,如咽旁脓肿以及局部损伤继发感染等,因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其炎症扩散,可导致本病。
1、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告诉孩子不要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2、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家里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
3、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4、药物预防,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化脓性腮腺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颈部疼痛,咽部灼热疼痛
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所见,诊断不困难,穿刺抽脓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因其接近咽旁后隙,故其症状相似,患侧咽部及颈部疼痛剧烈并可放射至同侧耳内,疼痛影响吞咽及颈部活动,但咽部无肿胀,扁桃体无推移现象,无牙关紧闭,腮腺部位即下颌角处红肿,坚硬,触痛,如炎症局限脓肿已形成则局部变软。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但其增高也可能与胰腺和小肠浆液造酶腺病变有关。
3、血清学检查
(1)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1∶2即提示现症感染。近年来应用凝胶溶血试验(gel hemolysis test),与中和试验基本一致,而比中和抗体的检测简便迅速,但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2)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双份血清(病程早期及第2~3周)效价有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次血清效价达1∶64者有诊断意义。如条件许可,宜同时测定S抗体和V抗体。S抗体增高表明新近感染,V抗体增高而S抗体不增高时仅表示以往曾受过感染。
(3)血凝抑制试验: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其羊水及尿囊液可使鸡的红细胞凝集,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而早期血清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如两次测定效价相差4倍以上,即属阳性。
4、病毒分离
早期病例,唾液、尿、血、脑脊液以及脑、甲状腺等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手续较繁,目前无条件普遍开展。
5、尿常规检查
肾脏受累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的尿的改变。
6、心电图检查
合并心肌炎时心电图示:心律不齐、T波低平、 ST段压低。
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早期局部热敷、理疗或涂消炎膏,如鱼石脂膏,使炎症吸收或局限。一旦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引流的切口做在腮腺肿胀的最突起处,与面神经平行。
如脓肿范围广泛,切口可紧贴耳廓前方,经颞骨颧突垂直向下,然后紧贴耳垂弯向后方到乳突尖。使与皮肤附着紧密的腮腺筋膜广泛暴露,然后在筋膜上做多个平行个面神经支的切口,用血管钳自切口伸入,慢性撑开引流。
1.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忌辛辣刺激食物。
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宜吃食物
1.宜吃高热量的食物; 2.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弱碱性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温热性的食物。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以多吃点番茄、胡萝卜、大白菜、冬瓜等食物,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强营养,多吃点豆浆、鱼类等,但要注意不宜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因为这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多与糖代谢和脂代谢有关,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