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因 预防 症状 检查 治疗

湿毒疮,病名。疮疡发于下肢而黄水淋漓之病证。出《外科启玄》卷八。亦名下注疮。其病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郁结蕴滞所致。以发于小腿足踝等为多见。急性者症见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瘙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型;而慢性者则多伴有血虚,症见皮肤肥厚粗糙,脱屑,瘙痒无度,病程迁延,属血虚风燥型。治宜审因辨证。属急性者宜清热利湿,可内服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外用黄柏或野菊、蒲公英煎汤等待冷湿敷,渗水减少后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敷贴。属慢性则养血祛风,可内服当归饮子或除湿胃苓汤,外用青黛膏加铜绿外搽;亦可用苦参汤药浴。相当于下肢湿疹。

病因

其病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郁结蕴滞所致。以发于小腿足踝等为多见。

展开
预防

凡有形渗水,不渗水皮损均可称疮。如黄水疮,秃疮{黄癣},坐板疮[多发于臀部},日晒疮{日光性皮炎},冻疮 ,臁疮{下肢溃疡}等。都属于湿毒疮类。

展开
症状

季节性手脱皮,组织液渗出,小腿溃疡


属急性者宜清热利湿,可内服萆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外用黄柏或野菊、蒲公英煎汤等待冷湿敷,渗水减少后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敷贴。属慢性则养血祛风,可内服当归饮子或除湿胃苓汤,外用青黛膏加铜绿外搽;亦可用苦参汤药浴。相当于下肢湿疹。

展开
检查

 皮损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皮肤真菌镜检 、皮肤病的物理检查、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展开
治疗

治疗:滋阴除湿润燥,忌口:腥发食品。

用了三付除湿中药,五天后来复诊,疮面干,疮口见小,又拿小量除湿清热自制药膏。回去抹上后,痒渐渐减轻,皮损见退。

二诊:又三付中药{按前方},身躯手背疮面长新肉。三诊:己基本全俞,又巩固三付药而愈。

展开
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展开
饮食保健

宜吃食物

1、宜吃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2、宜多吃温阳的食物; 3、宜吃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常吃味重食物; 2、忌吃难消化食物 ;3、忌吃易胀气的食物。


 适宜食品

雪梅、雪里红、龟苓膏、狗尾草、漏芦、姜汁、珍珠菇、黄蝖、鲚鱼(小)、蕉藕。

展开
答疑解惑
更多
常用药品
更多
中医药方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CopyRight 2025医疗网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