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感染形式的总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由其引起的肠炎成为沙门氏菌肠炎,注要症状为腹泻次数较多,为大量水样便,无脓血,一般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常伴有呕吐,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第一、不喝未经处理的水,(例如池塘、溪水、湖水、被污染的海水等),不喝未经巴氏法消毒的牛奶(即生牛奶)。
第二、不吃生肉或未经加热煮熟的肉;不吃生鸡蛋,吃生鸡蛋大补的个别习惯是非常错误的。
第三、便后、换尿布后、接触宠物后,应仔细洗净双手,特别注意在准备食物或就餐前。
第四、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均应视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况允许时,新鲜肉应该放在干净的塑料袋内,以免渗出血水污染别的食物。处理生肉后,未洗手前勿舔手指,或接触其他食物,或抽烟。
第五、每接触一种食物后,务必将砧板仔细洗净,以免污染其它食物。
第六、特别在使用微波炉煮肉食时,要使肉食内外达到一致的温度(通常是一百六十五华摄氏度以上),可用温度计检查炉内食物的温度值。沙门氏菌感染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即病因治疗及对症处理。病因治疗就是应用抗生素控制病菌繁殖和消灭病菌。不少沙门氏菌已对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尤其是鼠伤寒杆菌。抗生素疗效不理想,给治疗带来较大困难。应选择效果好,副作用少的抗生素。对于年龄小,或病性重的患儿应采用静脉给予抗生素,并同时应用两种抗生素。用药时间应视病情而定,总疗程不应短于2周。
也有采用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抗生至少减量再用1周的疗法。必须注意,在开始时抗生素用量不宜过大,特别是杀灭病菌的抗生素,如短时间内大量细菌死亡反可导致病情恶化,其原因是沙门氏菌可产生内毒素,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当细菌被杀灭解体是即放出内毒素时,可使血中的内毒素增加,毒血症加重。
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痛伴恶心、呕吐,恶心与呕吐,消化不良,发热伴寒战
病原体主要感染小肠,因此基本临床表现是腹泻次数较多,为大量水样便,无脓血,一般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常伴有呕吐,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沙门氏菌肠炎主要症状就是拉肚子,肚子痛,还有的会引起发烧,平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要以清淡的为主,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而且还要吃比较软一些的易消化的,以素食为主,蔬菜水果,大豆等。平时多注意喝水,保持肠胃畅通。可以做以下检查:
1、电解质检查。
2、大便镜检。
3、呕吐物检查。
4、乙状结肠镜检查。
1、可用抗生素,阿莫西林,青霉素等。在用药前要到医院做大便常规化验,细菌培养,以便根据生长细菌的种类选用恰当的抗生素。 内服大蒜素,地锦草。
2、轻度脱水而且呕吐不重者,可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液配方为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葡萄糖或蔗糖,加水。脱水或呕吐较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等渗碳酸氢钠和氯化钾溶液以及葡萄糖。
3、恢复期口服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与微生态调节剂(培菲康),可加速控制腹泻。
1、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引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
2、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宜吃食物
1、宜吃含高热量的食物; 2、宜吃含蛋白质的食物; 3、宜吃含维生素的食物。
忌吃食物
1、忌吃油炸类食物; 2、忌吃易胀气的食物; 3、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